而2010年以来,兼具保障、储蓄、分红等特征的分红险,成为寿险产品结构的绝对主导,这些银保产品主要以投资收益吸引客户,本该突出的保险保障功能恰恰被弱化,不仅在行业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特征,还与其他金融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优势并不明显。随着消费者的投保意愿下降,保单持有人的退保、套现风险也在增加。
保监会日前为此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银保分红产品收益“不确定”的事实。更令业内担心的是,退保和满期给付令保险公司经营现金流剧减,由此导致资产配置难度加大,甚至有可能因可投资资金不足而痛失市场低配机会,部分严重依赖于银保渠道的保险企业,其经营风险正在加大。
面对业绩大幅下滑和风险的日渐加大,保险公司似乎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压力。杨明生称,市场倒逼大型保险公司在盈利模式上转型。在业内学者看来,尤其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要转向费差、死差、利差三者的综合平衡,不能再走以往“一险独大”、依靠分红险单一模式的老路。
尤其是下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多变,寿险业仍将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理财产品的冲击和银保监管政策的影响仍将持续。如果说宏观经济层面的改善并不可控,那么微观层面的结构调整与产品创新特别是销售误导行为,保险业仍然可以通过改善和治理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保险企业应当以产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品牌产品,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把握政策机遇,积极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稳定和提高投资收益率;抢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等政策机遇,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快推进渠道转型发展,在巩固传统渠道的同时,培育和发展新兴的销售渠道。
“中国保险行业过去十多年来走得太快太急,积累的诸多问题有待反思和修复,保险行业在这个调整期需要先改善行业的自我形象,然后借助政策支持改变发展困局。”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只有在自身行业形象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更为有效地争取国家政策的优惠支持。
所幸,随着保险资金运用限制放宽、新农合经办和小额保险业务发展、险企负担减轻等行业政策利好的陆续出台,保险业发展正孕育着一些积极的变化。其关键在于,保险业如何积极应对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及时把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稳中求进,持续发展,为国人提供适销对路、高保障性能、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最终让“退保潮”成为永远的过去时。(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