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芳说,这些瓶子都是儿子走路的时候捡回来的,儿子知道这能卖钱。
丈夫生前曾给13岁的儿子买了一份年金类保险,每年一共缴费12000元钱,保险单上的缴费年限是终身,受益期限需要另行约定,可是付立芳的丈夫去世之前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约定。
付立芳说,这是他同学推荐让他入的。丈夫当时回来还可高兴了。说这回合适了,儿子不用管了,上大学能有钱,就业还能有钱,结婚还有钱,以后就不用规咱管了,孩子就有钱了。
可是,丈夫死后,这份终身年金类养老保险非但没给这个家庭带来保障,反而给付立芳带来新的负担。
儿子的这份保险,从2008年起,已经缴纳了4年。而对于现在这个家,一年12000元的保费,负担又过于沉重。她找到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想退保。
付立芳说,业务员告诉她,要退保也行,但是,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如果想退保,他缴纳的48000元钱,扣除手续费,只能拿回43600元钱,损失4400元钱
付立芳曾经想过跟亲戚朋友们借点钱继续交保费,但是丈夫以前因为做大理石生意,需要贷款进货,曾在银行贷了5万元钱。并且,当时他们还欠着亲戚5万元,她实在张不开口去借钱了。已经买的保险,如果不继续缴纳保费,已支付的48000元保费就要折损;继续交,手头半点余钱也没有。当时买的这份保险,现在变成了烫手山药。
车阿姨也为自己不久前“被买”的一份商业养老保险,感到哭笑不得。2010年10月的一天,车阿姨去某商业银行办理户头上5万元存款到期的续存手续。在银行里,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一种储蓄方法,说能够保证3.5%的年利率。
车阿姨回家戴上眼镜一瞧,“存款单”上印的是“国寿鸿盈两全险”,明明是存了一笔钱,怎么变成保险了呢?车阿姨打电话去问,银行业务员答复说,从性质上看,这确实是一份特殊的养老寿险。
车阿姨说,她感觉自己受骗了。
5万元存款,稀里糊涂地变成了定期六年的养老保险。保险推销人员承诺“3点多”的利率,但是仔细研究这份保单,记者发现,在这六年内,车阿姨若想中途取款,保险公司会按每一年末的所谓“现金价值”进行返还。第一年度末的现金价值是每千元对应914元,50000元的本金,若此时车阿姨要取走本金,能返还的将只有914*50=45700元。不但一分钱利息没有,车阿姨还凭空损失4300元。而要本金不受损,需到第四年末千元对应现金价值达到1004元时才能实现。
保险律师李斌,研究保险行业已有10多个年头。他告诉我们,车阿姨碰见的情况,属于保险公司“银邮产品”,是一种带有强制储蓄性质的特殊养老保险。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的渠道销售。这种产品的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说保障非常低,保障分两块,一个是意外方面的,另一个是疾病方面的,它对于疾病的保障,基本上没有,那么它仅仅有就是说意外保障,而且意外保障往往局限在交通事故这种保障,除了极低的保障功能,此类保险的成本比正常养老保险产品也要高出许多。
李斌介绍,此类养老寿险,目标群体主要就是老年人,老人在辨别产品方面较为模糊。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告诉记者,车阿姨购买的银邮养老产品,确实是一种源自国外的寿险品种,但不同的是,在国外,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较强,这样的产品是在基本保障都到位后才被推广的辅助寿险品种。
郝演苏说,在最高峰,2010年的时候,全国的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当中,接近70%,是来自于银行,和邮政渠道,这是很可怕的。保险公司业务员会把收益放大,但是很多民众在购买任何金融产品的时候,动机就是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心态在市场上影响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或者保险机构也投其所好,作为一个公司的业务员、或其他渠道,他也是获取利益,获取保费就可以进行资本运作。所以说市场是不成熟的,不成熟的消费者和不成熟的经营主体。
根据5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年报统计,2011年,非上市寿险整体亏损41亿元,退保金额288亿元,退保率高达9.8%。专家介绍,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目前中国的年金类养老产品,不要说跑赢通胀,基本还挣扎在如何盈利的边缘。
行业发展方向性走偏,让中国寿险业的业绩在走过了30年后的今天,依旧在消费者的质疑声中起起伏伏。
王绪谨说,我们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保障程度过高,导致了有些有钱人有了很高的保障,没钱的人就没保障,同时买商业保险口袋里没钱。富人不仅有社会保障这一部分,而且还有年金这一部分,所以他保障很高了,他把购买保险当成一种投资的方式,无可厚非。而且这与投资被打压、股市被套、银行负利率、整个资本市场的不发达,老百姓投资的渠道受限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边是消费者不满,一边是寿险公司喊风险高,赢利难,这样的矛盾如何化解?专家建议,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和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的结合,对推动养老保险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来源:腾讯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