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剩余财富的日渐丰厚、城镇居民个人钱包的鼓胀,人们投资理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有关经济学家认为,人的很多投资行为都会受到个人偏好、从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如果不慎察,这种非理性因素会使即便是理财能力高超的人也会犯下代价不小的错误。通过对那些影响人们投资行为心理误区的剖析,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错误。
误区一:过分担心损失。
如果有人给你一张免费的足球票,而那天晚上一场暴风雪使驾车前去体育馆很危险,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假如换一种情形:同样的足球赛,同样的暴风雪,但票是自己花1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的研究,如果票为自己所买,那么人们很可能愿意冒着风险去看比赛。他特别指出,人们在考虑看比赛收益和为之所冒的风险时,花去的100元并不重要。
在这里有两种心理定势在起作用:一是成本陷入倾向认为既然为之花了钱,那么最好不要浪费,而不管结果是什么;二是损失厌恶倾向,人们通常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2倍。
理财建议:评估投资只能依据将来的损失或收益的多少。所以问题不在于你过去花了1000元买股票是否遗憾,而是你现在愿意不愿意持有只值500元的股票。
误区二:不考虑通货膨胀。
王平、李林、赵华分别花了40万元各买了一套房子,一年后又先后卖掉了。在王平卖房子时,当时有25%的贬值率商品和服务平均降低25%,所以王平卖得30.8万元,比买价低23%。李林卖房子时,物价上涨了25%,结果房子卖了49.2万元,比买价高23%。赵华卖房子时,物价没有变,他卖了32万元,比买价低20%。那么三人谁做得最好呢?
调查表明,几乎60%的人都认为李林做得最好,而王平做得最差。但事实上,王平是唯一赚钱的一个。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他所卖得钱的购买力增加20%,他是唯一再买这样的房子而不需要贴钱的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