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人都是贵宾,喊停的产品未必要停
案例:刘总正想给家人买保险,林先生是经朋友介绍的代理人,双方就约见沟通。见面后,林先生就表示他们有一款非常好的产品,只销售给VIP客户,有多项优惠及特别的保障,而且很快就要停售。该款万能险,每年存进去1万元,每年都有利息拿,而且很灵活,想取就取,想存就存。刘总对保险不熟悉,心想反正也要买保险,既是朋友介绍,而且说就要停售了,所以很快就签约了。事后才得知自己买的万能险是要扣除初始费用、管理费等杂费,第一年的扣除比例达保费的60%,所谓的想取就取根本就不是取出本金。知道实情后,刘总大呼上当。
提醒: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在接受培训时,除熟悉保险产品、了解一些保险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背诵许多标准化的“话术”,所谓“保险公司的贵宾客户”很可能只是他们推销“话术”的一部分。保险公司销售产品时,有人群定位,但没有说定位高端人群的产品,一般人就不能购买,所以不管是电话销售与代理人所说的“贵宾待遇”,都只是销售手段。至于产品停售,那说明会有更好的产品面世,而且保险公司经常天天喊停,却迟迟不停,因此不必急着购买,还是要多考虑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5出了意外,并非获赔意外险总保额
案例: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多,作为公司销售业务的小张经常在外出差,偶然一次差点遭遇意外车祸的他,开始对各种意外险产生了兴趣。“因为我说要便宜实惠的,他就给我介绍了一种产品A,这一款产品,保额是100万元,什么坐飞机、坐汽车、坐火车,甚至坐地铁都有得赔,保费一年200多元。”为了保险起见,小张也上网去搜索了同类产品,他发现有另外一款类似的意外险产品B,“保额只有60万元,也都是保这几样,但保费要将近千元。”小张有点纳闷,难道真的是朋友给他打了折扣?
提醒:意外险产品属于消费型的保险,当年缴费,保障当年。虽然都是保障意外风险,但其保费却可能产生很大差别,关键就在于保额和具体的保障内容。“保额越高,保费一般也就越高,这点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有产品保额也差不多,但保费却差了很多?”保险专家解释称,以小张挑选的A产品为例,保额是100万元,但对于不同的风险,其保额并非都可以达到100万元。“它的保额设计是,坐飞机发生风险,身故或全残赔付50万元;火车30万元;汽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各10万元,所谓的100万元保额是这样累计的,但显然不可能有人发生全部风险。另外一个保险,它的60万元保额是按照飞机60万元,汽车60万元,公共交通60万元来保障的,也就是说无论发生哪种风险,都可以获得60万元的赔付。而显然,普通人使用公共交通发生风险的概率,明显高于坐飞机,而前一份保险的保障更适合那些‘空中飞人’。”
6投保后可取回本金,其实是退保
案例:2009年,王婆婆在银行存钱的时候,银行里一位驻点的保险公司营销员向她推荐一款保险产品。“工作人员当时说,这个产品跟存钱差不多,但收益又高一些,而且过两年我就可随时取出来,而且如果觉得每年存一两万元太多,过两年还可自己减少,保险继续有效。”于是,王婆婆就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购买了这份保险。但是今年,王婆婆联系保险公司想把这笔钱取出来,对方告知她,钱是可以取,但只能算是退保,而且计算了一下,如果现在退保,她已经缴纳的5万多元保险费,只能退回来不到3万元。王婆婆一听傻了眼,怎么说好的可以支取本金,现在却变成了退保。
提醒:投保后需要长期投入,这是不少人对购买保险产品比较谨慎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部分保险营销人员就在推介时故意强调保险产品可以灵活支取,以此打消投保人的顾虑。尤其是当投保人把保险与银行储蓄相比较的时候,一些保险营销员就会用“可以随时支取本金和利息”来描述保险产品。保险专家解释称,事实上,缴纳保费购买保险产品之后,保险费要被用于支付各种成本,包括保险营销员的佣金、风险保费等等,如果此时想取出,得到的只能是扣除了这些成本后的本金和相关收益。当然,随着保险投保的年限增长,缴纳保费中的成本部分逐渐减少,剩余部分逐渐增加,再加上分红等收益。“长期寿险产品,一般到第10年左右退保才不会损失本金。”而同样,减少保费投入是减额投保,实际上就是将部分保险提前退保,退保部分的本金和收益都同样会受到影响,保险整体的保障额度也会相应减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