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是单纯的揽储工具,理财业务收入已经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增,有可能是银行为了尽量把业绩做上去。
今年以来,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对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尤其是央行6月和7月的连续两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从1月的5.15%下跌至11月的4%左右。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今年下半年,多数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很少超过5%,特别是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仅维持在3%左右。
“近期,多家银行推出1~3个月的理财产品,到期日刚好落在2013年元旦前后,银行理财产品再次成为银行揽储利器。”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四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呈现出小幅攀升态势。而为了吸储,多数银行推出了跨年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此前同类型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肖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不会直接转变为银行储蓄,但有助于银行储蓄的增长。目前已临近年底,虽然资金面较往年稍微乐观一些,但整体而言,还是比前面几个月明显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面偏紧的月份加大发行力度,可以达到聚拢资金的目的。
针对预期收益率明显上扬,肖伟分析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较之银行存款利率能更加灵敏的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年底的资金面趋紧会在一定程度上抬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投资者挑选仍需理性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为9582款,发行规模为8.09万亿人民币。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预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资银行理财产品可能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或超过50%。
银河证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每到年关,面对趋紧的流动性,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都在所难免,今年也未能例外。并且,在金融创新政策的指引下,银行既有理财市场正在被券商、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所蚕食。而随着券商、基金、信托等银行外金融机构对理财客户的分流,银行理财部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怎样打好这场跨年度的资金争夺战,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心照不宣的商业秘密。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王燕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年末渐近,各银行为了年底冲业绩,应该还会陆续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但建议投资者选择保本型产品,虽然这类产品收益不会太高,但风险较校至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毕竟年底各家机构冲业绩发产品通常会比较激进,所以对产品的把控风险较大。
安邦集团的分析报告显示,理财产品是典型的短期投资产品,银行将其兜售为储蓄的高收益率替代品。从市场反映来看,理财产品深受银行客户欢迎,这些客户不太满意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虽然银行几乎从不透露募集的资金如何投资,但从各种迹象来判断,有大量的资金被用于发放贷款。如果这些贷款违约,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