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蛇年家庭投资理财,看案例有方向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投资者应多把重点放在长期理财产品上,适时转换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收益。银率网分析师庄可循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预计回升空间有限,建议投资者以中长期产品为配置重点,你觉得呢?
  案例

  投资者:小李,男,25岁,4年前大专毕业,在物流行业辛苦打拼了几年,终于培养出稳定的客户群。

  目前,小有成就的小李是物流公司的业务经理,月收入稳定在8000元以上,开销方面也有些业务经费可以抵充,目前和同事合租住房,月租金1000元,每月能省下近5000元存银行。小李有社保但没有商业保险,除了存银行外没有接触过其他理财渠道。前几年的积蓄加上父母给的钱加一起有30万元存款。

  小李希望自己的30万元积蓄和将来省下的收入保值增值。在金融理财博览会上,经理财师一番指点,小李计划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并将借助保险保障堵住自己的风险漏洞。

  首先,小李将现有资产配置以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为主。

  以2万元活期存款用于日常支出和信用卡还款,以5万元7天通知存款的方式准备一笔可供支出6个月以上的应急资金;余下的23万元选择了时间较短、流动性较高、收益相对稳健的银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保证收益率(年)5%。

  其次,小李将每月结余配置以保本型基金为主。基金申购赎回在网银上随时可提交,小李觉得非常方便,从每月结余中提取3000元做保本型基金,其他的暂放在活期账户中,用于交水电煤和保险费。

  再次,小李在理财师的指导下开始借助人身保险进行长期规划。小李处于成家前经济积累的关键时期,财产保险暂不考虑,在人身保险方面,主要考虑通过保险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在特殊情况下提供对父母的费用支持,同时兼顾自身的重疾保障。在每月结余中,小李留出800元做保险规划,即每年缴费约9600元,最高保额设计到100万元。整体配比符合“双十原则”,即用10%左右的年收入来交保费,从而获得10倍年收入左右的保障。(见附表)

  另外,小李考虑到平时跑业务出差比较多,还投保了两份交通综合意外险,以后乘飞机就不用反复买航意险了。两份共200元,保险期间一年,提供7项保障(以下各项保障责任保额不累加):商业运营航空意外身故、残疾200万元;商业运营轮船意外身故保险金80万元;商业运营火车意外身故保险金80万元;商业运营汽车意外身故保险金40万元;自驾车意外身故保险金20万元;交通意外身故保险金20万元;意外医疗保险金2000元。

  小李每年总的保费支出不到1万元,加上航空意外,整体意外保障超过300万元,还有终身递增的重疾保障与寿险保障。小李把这份计划看做是对父母爱的回报,也是对自己的一份健康承诺。等自己收入提高或者成家以后,小李还会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家庭情况以及所处的人生阶段,适时调整自己的保障计划。

  商报点评

  保险产品不同于其他理财产品,其主要功能还是以保障为主。保险也兼有投资功能的品种,如万能险和分红险。既可以获得一部分保障,也具有投资收益,投资者选择何种产品可因人而宜。有些投资者只从收益方面考虑,对购买保险产品比较纠结。其实,购买保险产品是以防不测,人们无法预料未来发生的事,一旦遇到飞来横祸,保险将发挥它的功能,保证你的生活质量不致一落千丈。但是不要把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混淆,如果退保将蒙受巨大损失。

  国债仍是无风险理财首选

  尽管股市已现回暖迹象,基金也渐改萎靡态势,但这些投资毕竟存在不小的风险。若论最简单易行且无风险的投资品种,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恐怕只剩下定期存款与国债了。而国债的利率总是比同期定存高那么一点,因此,即使到了2013年,国债仍是普通投资者无风险理财的首选。

  案例

  投资者:赵女士,58岁,现与老伴都退休在家,每月有稳定的退休工资,合计6000多元。另有一处房产出租,每月租金6000多元。

  赵女士与老伴的晚年生活应该说已是衣食无忧,每月近1.3万元的收入,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若没有大病大灾,老两口也是花不完的。一年下来,他们总能结余个八九万元。而对于这部分钱,赵女士大部分用来购买国债,少部分用来短期存款。

  其实,从年轻时起,赵女士就对购买国债情有独钟。上世纪90年代,国债的发行利率比较高,她尝到了甜头。于是,随后的这些年,其购买国债的传统一直沿袭了下来。虽然国债利率不再像以前那么高,但还是会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在赵女士看来,到目前为止,购买国债是她惟一能信任的、肯定保本的、收益还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理财方式。

  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2013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尤其是保守的投资者和老年人一族,国债还是最受青睐的理财产品。众多理财专家也认为,2013年的股市、基金市场、信托市场等,还会震荡、风险重重,因此,都不适合无时间、少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差、年龄偏大的普通投资者,而反观国债市场,预计机会会比前两年有所增加。

  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2013年关键期限国债发行计划表显示,2013年关键期限国债发行总期数将比2011年和2012年增加4期,达到35期。若以惯例每期280亿元的发行规模粗略估算,2013年关键期限国债的发行量将有望达到9800亿元,比2012年多出1120亿元。

  通常当年最终的国债发行量都会高于计划的关键期限国债发行量,如2011年高出约44%,2012年高出约30%。那么,以此推算,2013年的国债发行总量有望达到1.3万-1.4万亿元。相较于2013年国债到期规模7825亿元,即2013年国债净发行规模将达到5200亿-6200亿元,不仅远高于2012年,且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国债投资群体较为固定,但仍可确定2013年国债供求紧张的状况会明显改观。

  单拿投资者青睐的储蓄式国债而言,信息显示,2013年储蓄式国债将要发行9次,从3-11月,每月的10日都将发售一次,每次均有3年期、5年期两期,合计18期。其中,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凭证式储蓄国债发行4次,分别在3月、6月、9月和11月;按年付息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5次,分别在4月、5月、7月、8月和10月。

  赵女士认为,蛇年里,国债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常常抢购不到的局面必将明显改观,购买国债会比去年容易。此外,在购买渠道上也方便了,与此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电子式储蓄国债可以通过网银购买,免去了早起排队的烦恼和不便,更可避免银行内部通过关系购买的不公。

  “倘若真如传言所说遇上降息,购买国债相当于提前锁定收益”,赵女士认为,国债的吸引力还在于与银行定存相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电子式储蓄国债每年付息,计息不仅是复利,更重要的是提前支取不损失之前的利息,而定期存款则不然,提前支取利息全部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计算。老年人突发大病难免,可能突然会用到大额资金,从这个角度讲,国债较定期存款更适合老年人稳健理财。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