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过去十年,就是大众理财市场发展的十年;他一手创办的理财师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出大量的理财师,但是他对目前的理财师队伍并不满意。
十年前的2002年正好把刘彦斌(微博)的人生分成了两段,在那之前他两次炒股失败以致倾家荡产,36岁被迫从零开始。生活是残酷的,也因为经历过这种残酷,刘彦斌才能用足够的耐心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审视理财这件事儿。
十年前,理财师是什么名堂?
2002年的夏天,刘彦斌正在经历他人生中最苦哈哈的日子。这天,他来到平安保险想给自己和儿子买一点意外险,业务员在跟他聊天时提到平安保险正在培训理财规划师,并拿出一份北京青年报让他看,上面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一个关于美国理财规划师的介绍,刘彦斌觉得这个说法挺新鲜,就把报纸要过来回家仔细看。
那是股市刚刚经历过疯狂的特殊时期,也是那轮漫长熊市的开始。由于市场的低迷,刘彦斌所在的投资公司也渐渐没什么业务,受平安那个业务员的启发,他想到利用公司和劳动部的一些关系做相关的职业教育。“我当初要做理财规划师的职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很莫名其妙,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自己也没有概念。”刘彦斌坦言。
从零起步的漫长混沌期
尽管当时的老百姓对理财一无所知,理财观念更是无从谈起,但刘彦斌关于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的申请却很快得到了劳动部的支持,于是,他开始筹备编写教材的工作。刘彦斌回忆说:“当时只是朦胧觉得,中国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是一个必然的进程,市场需要懂得各种理财手段和工具的金融通才。老百姓越来越有钱,他们需要专业人士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但其实我也并不懂理财师到底做什么。”他让公司的助理把美国CFP(注册理财规划师)官方网站上的每一页内容都打印出来,在厚厚的一摞中选出他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自己埋头翻译了二十多页,终于渐渐明白美国的理财规划师是怎么回事。刘彦斌相信,许多事情美国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的未来,他们怎么做,我们也可以照着做,将来也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教材的编写受到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支持,现在人大的校长陈雨露教授是当时专家委员会的主任,而教材的依据正是刘彦斌他们参照美国相关职业教育的内容编订的职业标准。
让刘彦斌没想到的是,从教材的的编写到正式使用,会和那轮熊市一样漫长,这期间他也曾经想过要放弃。“当时真的想过去银行或保险公司当讲师,或者做个普通的业务员,但那时我已经36岁了,我的年龄人家都不要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