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理财,在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后,再将每个月无需动用的资金,或者一年内不会动用的资金用做投资,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反复细致的考察和调查,不能只看表面,不要相信任何许诺的一年翻倍赚50%之类的什么高额回报。除非是你有独一无二的特权拿到某某特权项目,否则,都不会有太高的回报。一家企业,每年能增长30%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了。现在各行各业利润都不高的。大家是否知道,即使是全球投资者们无限仰慕的美国“股神”巴菲特,其亲自管理的基金年回报率也不过20%而已,但这对于一个真正懂投资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业绩了。
说完了错误理财的宏观面,咱们再来讲讲理财误区的微观面。微观面是针对于一些具体投资方式比如购买理财产品、定投基金、购买黄金、买房保值所等等所出现的误区来说明的。
首先是购买理财产品的误区,很多银行在通货膨胀之际,也趁火打劫,推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理财产品”,以多少回报来吸引老百姓购买。但最后老百姓会发现这类理财产品很难实现银行当初的承诺,收益大打折扣,甚至亏损。其实银行发理财产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拿你的钱去放贷或者炒股之类的。有钱把自己的钱拿去给银行投资,为什么你不自己多花点时间研究投资呢?
其次是误把保险当成投资理财。最近有很多所谓的什么“投连险、分红险”之类的,看上去很诱人,似乎回报很高,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为投资分红去买这类保险,那就错了。保险就是保险,只要它特有的保障作用能实现都已经万幸了,君不见很多公司出事了该赔付的都不千方百计耍赖不赔,你还指望他给你多少投资回报?因此,根据你自己的特别需要去有针对性的购买一份保障(比如医疗或意外伤害)就好。当然,如果你是为了买保险逃税除外—比如买完一份巨额保费保险后再退保倒是可以的。而且,商业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拿所有投保人的钱去再投资赚钱,保险公司是最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它的钱都是老百姓的,它自己只有一块牌子是没有资金的。80年代中期,一商业保险公司向一个市民推荐一款商业保险,说等到2015年退休后,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币的保险金。当时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不要说到2015年,就是现在在深圳,这50元还不够到保险公司领保险金办手续的打的费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