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保险公司业务经理郑彤透露,近期保险公司赶着机会推出了“资金型保险产品”,尤其是一些中小公司或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最为积极。“现在不少产品公布的月份年化结算利率已超过了5%,加上渠道维护费等,成本至少6%。这类产品,保险公司利润并不大,但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冲规模,赚取巨额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也是为抢占渠道网点。”
“别看这是保险产品,银行也愿意代理,有的业务代理费是每笔三五千,有的是直接返点,对银行来说稳赚不赔。”农业银行一家网点大堂经理说,这两种产品看似有竞争,实际上区别挺大,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发行时间少,短期流动性强,一般有起售门槛;保险产品销售不受短期利率影响,期缴趸交都可以,更像是长线类投资产品。
月结算率不代表最后收益率
近日,保监会公布了今年前五个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原保险保费收入”之比,从前四个月的29.4∶100上升到了31∶100。尤其是生命人寿、安邦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正德人寿等一批中小规模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甚至超过原保费收入。
这意味着目前已售的产品中,投资型产品比例大幅上升。
“实际上,万能险按月公布的年化利率,要随着保险企业自身投资收益的情况同步调整。理论上不能排除一种情况:万能险在销售的时候将收益率标为5%,但最后实际收益率并没有达到这样多。投资型保险产品应该是中长期投资,不能把预期年化收益率、月结算率当成最后的收益率。”业内人士提醒。
申银万国分析师指出,万能险产品有保底收益(1.7%到2.5%),但保底之上的收益并不确定。有些产品声称“投资特定的金融产品项目”,但具体投资项目是什么,风险如何都没有详细注明。对这种保险的投资项目,购买者最好询问清楚,并根据自身情况谨慎购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