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套餐升级”诱骗市民50万元
近年来,虚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诈骗钱财的案件为数不少。
浦东新区发生过一起以所谓“内部消息暗箱操作股票”为诱饵诈骗钱款的案件。骗子姚某打着“国泰君安”的旗号自建网站,发送短信推销虚构理财产品,称内部消息暗箱操作股票,一个月能增值60%。孙女士根据短信登录网站购买了数万元理财产品,还支付2万元“保密押金”。没几天,其账户内果然收到退回的保密押金和“股票收益”1600余元。此后,骗子不断以套餐升级为名,要求孙女士增加投资额度,孙女士陆续向对方账号汇款50万元,但再也没有获得任何收益。
还有一起案件中,七旬老人在银行门口遇到设摊的“保险公司职员”。他们对老人宣传一种带“储蓄性质”的产品,利息高达8%。老人听到“储蓄”两字,以为是银行的一项业务,便签字购买,当场交了10万元。可家人拿到正式合同仔细研究后才发现,这笔钱竟然要存40年才能全额收回本息。此类夸大收益、带有“骗保”性质的事件,大多在老年人身上“下套”。
维权不易,消费者需扎紧自家钱袋
“消费者想要维权并非易事。”据律师介绍,类似事件举证非常困难,往往难寻骗子踪迹。同时,消费者已经落笔签字,合同有效,因此要通过司法途径解除合同,难度很大。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遇到推销各类金融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千万不能随便签字。市民尤其要提醒家里老人注意,购买金融产品前一定要告知子女,不要轻易使用网上银行汇款,尤其不能汇款到私人账户。
对于正规的保险产品来说,客户都可以在10天“犹豫期”内退掉,避免损失。一旦发生投保后退保困难的情况,客户可以向银监局投诉,但须提供书面文字说明、保单复印件等资料。即使可以退保,客户也会承担相关退保费用,合同生效时间越长,本金损失就会越大。
检察官也建议保险公司进一步改进制度,加强对人员、相关文书票证的监管,有力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