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办理存款,结果稀里糊涂买了保险产品———遇上这事该咋办?从今天开始正式施行的、由中国保监会联手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市民通过银保渠道误买了保险产品,在15天以内可以反悔。此外,该新规还规定,银行在向65岁以上老人销售保险时,必须由保险公司人工审核之后方可出单。
犹豫期增加到15天
该《通知》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投保人“犹豫期”的延长。
据了解,按原先的规定,被保险人在通过银保渠道买到保险并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以内若“反悔”了,可以提交申请并获得全额退保。
而此次,新规则将银保渠道保险产品的犹豫期延长到了15个自然日。根据《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期超过一年的,应在合同中约定15个自然日的犹豫期,并在合同中载明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的权利。
宁波保监局寿险处相关负责人说,“缓冲期”延长,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消费考虑时间”,可以有效避免一时冲动或盲目购买的情况发生,也为避免客户和保险公司、银行之间发生相关纠葛。
银行内卖保险设置门槛保护特殊人群
“除此之外,新规还设置门槛保护特殊人群。”宁波保监局寿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出,新规要求,对城乡低收入居民、投保人年龄超过65周岁或期交产品投保人年龄超过60周岁的,向其销售的产品原则上以保单利益确定的普通型产品为主,不得通过系统自动核保现场出单,必须由保险公司人工审核之后方可出单。
事实上,根据记者了解,“存款”被忽悠成“保单”,在银行的老年客户身上最常见,为此,新规有特别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投保人进行需求分析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根据评估结果推荐保险产品,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有需求和有承受能力的客户。保险公司核保时应对投保产品的适合性、投保信息、签名等情况进行复核,发现产品不适合、信息不真实、客户无继续投保意愿等问题的不得承保。
销售人员不能代替投保人填写保单
记者曾在我市一家商业保险看到,一位销售人员将银保产品投保单上的各种信息填写完后,再交由投保人签名。其实,由销售人员填写保单,最后由投保人签名,这样的做法,在银保渠道比较普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