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分红险产品分红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日有读者向本报投诉,“一年前是在银行渠道购买的保险产品,当时销售人员告诉自己,每年交一万元保费,交五年,每年都有高过银行利息的收益率,而且就算中途退保也没有损失。第一年过去了,一万元保费的分红只有25元,就算存一年期定期也有300多元。但我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却还要扣除我1000多元的本金。”
  分红险产品热销的原因,从供应方角度来看,我国保险公司产品研发能力较弱,分红险相对来说设计简单,因此各家公司均以推分红险为主,市场上在销险种雷同,甚至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保险公司忙于过度开发和供给,而市场潜在的其他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从需求方来看,我国消费者的保险理念不强,储蓄养老的观念普遍存在,对待保险产品只侧重分红收益,对真正的保障条款没有充分的信任。

  保险公司管理过于粗放

  目前国内寿险业务中,银行保险渠道与代理人(保险营销员)渠道各占半壁江山,但保险公司对这两个渠道的管理过于粗放,保险代理人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营销时均将目标锁定在年龄较大或文化水平更低的消费人群,同时为完成任务考核,在销售时急于求成,难免存在误导行为,其不规范的销售方式与消费者较弱的产品理解能力,势必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其次,由于银行网点客户多以理财需求为主,势必会侧重产品的收益,保险公司在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并未在分红收益方面有所侧重,客户又难免会与同期理财产品或存款利率进行比较,因而造成当分红未能达到预期水平时客户投诉甚至大呼上当受骗的现象。

  此外,我国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还停留在较粗浅的水平,缺乏应有的保险常识和风险意识。例如,很多消费者认为从银行网点购买保险产品,就等同于存放在该银行的存款,收益只能比同期市场利率高而不能低。消费者投保也不够理性,投保决策易受营销员左右。由于消费者自身的保险理念较差,造成购买保险产品时完全听取营销员的营销讲解,因此当营销员有误导行为时,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事后产生纠纷。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