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外投资保险险种不够创新。2012年,中国信保海外投资保险实现承保金额245.8亿美元,仅约占中国信保全部承保业务7%。中国信保海外投资保险险种过于传统是限制其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原因之一。中国信保承保的政治风险有征收、汇兑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和包括经营中断、违约在内的附加政治风险。然而当前国际投资潜在政治风险情形正在不断根据实践突破传统险种,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在911恐怖袭击后,开发了独立的恐怖主义险;针对蓄意破坏和怠工设置的特别保险;针对东道国政府不当干预碳信用额度产生提供特别管制险;此外还增设租赁、石油天然气、机构贷款等特定产品政治保险。
我国海外投资保险运行透明度不高。中国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在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运行方面行政色彩较浓,缺乏透明度。一方面,中国信保官方网站开设了网上营业厅“信保通”,但又要求开通“信保通”的用户必须是企业,从而实际堵住了自然人投资者通过“信保通”了解和操作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可能;另一方面,中国信保的《投保指南》只有短短6条,海外投资者最关心的承保险种、保险费率、出险情形、理赔手续等重要内容涉及甚少或没有提及。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较为成熟,不仅详细列明承保险种和索赔程序指南,而且将其理赔过的案例公布在其官方网站,包括潜在投保人在内的公众对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能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当前,巨额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的负担。国务院要求创新外汇储备运用,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对外投资。自贸区作为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试点,一方面肩负着探索外资管理新模式的国家任务,另一方面更应为我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创新机制。现阶段,自贸区新设企业中内资企业数量居多,反映出内资企业希望通过自贸区平台更好实现境外投资的需要。因此,上海自贸区在促进海外投资方面应以新思维创新突破,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建议上海自贸区与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自贸区境外投资企业和个人开设专门自贸区境外投资保险通道,在即将推出的自贸区跨境投资电子平台中,试点推行投资保险合同范本、投资保险细则等文件电子化公开化,增强自贸区跨境投资电子平台的黏性。开创网络服务为主现场服务为辅的服务形式,提供境外投资保险业务办理。
建议上海自贸区自贸区联合第三方专业人士,如投行、律师等,尽快开展区内企业海外投资意向调研工作,根据自贸区企业境外投资特点,创新开发更有市场需求的海外投资保险险种,为自贸区企业提供个性化境外投资保险服务。
现阶段上海自贸区完全有能力和条件,通过采购第三方专业配套服务的方式,实质引导和支持经由自贸区跨境投资平台投保海外投资保险的企业。这种由自贸区采购第三方的专业配套服务的模式,既起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效果,又能避免直接补贴企业的负面影响,符合国际惯例,值得推广和复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