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偏爱稳健型投资的华女士感觉坐不住了。“我去年买的50万理财年底就要到期,可现在银行的收益越来越低,我还该不该继续买理财呢?”华女士清楚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年化收益6%以上的理财产品遍地开花,而今年最高的不过5%出头儿。
专家预计,在央行降息和银行季末冲高动力下降双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理财的收益水平还将进一步下降。不过投资人也不必过分担心,调整后的银行理财正在形成新的发售规律,投资人略微留心仍可以令自己的财富保值。
理财收益或跌破5%
11月22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0%降至2.75%。当然,现在不少市民已经用银行理财产品代替了定期存款,但降息会导致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利率总体下降,银行理财也不例外。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将继续下滑,预计将跌破5%的水平。至于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情况将会如何,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介绍,今年年底资金相对紧张的节点,理财收益有望小幅走高,但走高幅度肯定有限。她建议多关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产品,仍有机会把握住6%左右的机会。
季末效应或成过去时
华女士发现,除了收益下降,近期的银行理财还有个新现象。多年“倒腾”保本理财,她早已习惯每逢月末、季末和年底购买几期收益较高的保本保息产品。然而9月份以来,她发现这简单又熟悉的规律发生明显变化:季末月末的高收益产品不见了,部分高收益产品提前到月中发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问题由来已久。存款月末冲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离度较高,季末尤为突出。作为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银行理财产品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即月末季末发行量和收益率齐升。然而这个问题在9月12日以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存款偏离度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这意味着让资金大进大出的“冲时点”手段没用了,银行再也用不着突击揽储了。
受此影响,9月中旬以来商业银行各收益类型产品发行量环比均下降,收益率也是一路下滑。连中秋、国庆这样的揽储旺季,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只有5.20%。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