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具体是怎样?
答:这几年,一些高风险项目通过打包成集合理财,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和银行理财销售人员私下募集资金的情况屡见不鲜。近日,广东珠海、佛山连续爆出两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飞单”案件。银行客户经理私自销售理财,由于产品项目出现严重问题无法兑付,导致投资人资金打水漂。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据报道,近期出现的案件中,投资人最高损失都超过千万。而银行也称从未代销过这类产品。
事实上,类似理财陷阱已近年来已频频发生,由于产品项目公司给出3%-6%的高额提成,诱导银行客户经理在推销正常理财产品时,悄悄私下销售,投资人误以为是银行产品而误信误购。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产品时,该如何防范风险?不少理财分析师提醒,投资者要多问多看,擦亮眼睛区分正规银行理财产品和“飞单”产品,同时不要被高收益营销迷惑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
认清银行公章,要求录音录像
银率网日前分析指出,每款金融投资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管理人就是银行,而“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产品的管理人是谁。要认清公章,凡银行自身发布的产品,或与相关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的产品,均会盖上银行公章。在确认产品身份时,切忌只认公司公章,而不认银行公章的行为。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都需要在理财室安装录像设备,理财产品销售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一方面,投资人要在银行正式网点购买理财产品,另外最好也要求客户经理在录音录像情况下进行理财销售和签约。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若在银行交易产品时未发现有录像记录,应主动询问,若银行网点无法提供,可自行录音录像留存证据。遇到不懂或陌生的领域,不妨直接前往柜台询问,勿轻信挂胸牌的自称客户经理或销售代表人士。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