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买了份消费型健康险,有住院及手术补贴,但这几年我也没生病也没住院,每年还要交保费,貌似不划算,保费都白交了还不如把钱存银行呢!”投保人金娟最近向笔者反映道。其实,以上这种想法存在于很多购买了保险的人心中。
“如果不发生保险事故,保费就拿不回来了?对于消费型保险产品,投保人多有这样的疑问,当支付的保费存在“覆水难收”的可能时,大家更倾向于选择返还型产品。就算不发生保险事故,返还型产品到达一定年限后也能拿回保费,没有经济损失当然更“划算”。然而这样的想法真的合适吗?
对此,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红认为,在投保时过多地注重保单的投资功能,甚至一味盯着能拿回多少钱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财习惯。因为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储蓄、投资只是附加值,投保时可不能本末倒置了。
保险不等于浪费
很多人在选择保险时更加偏爱返还型保险产品,在保险到期时或是某个约定的时间不仅可以拿回保费,还能获得一定“增值”返还。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事。
然而,笔者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其实返还型保险的费率要远高于消费型产品,同样一款保额10万元的人身保险,消费型产品的保费可能只要每年200元,而返还型产品的保费可能需要每年2000元甚至更高。从保障能力上看,既然保额是一样的,那么消费型就不会输给返还型产品,反而能令投保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同样保额的保险待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