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协会
保险作为家庭和个人出现风险后的有效保障,逐渐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理财工具,但如果遇上不良保险经纪人,市民投保的产品不仅无法起到保障作用,还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烦恼。针对目前社会上经常出现的不良保险经纪人忽悠市民买保险的情况,提醒当市民投保遇到如下情形时,就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现象一:把保险说成理财产品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不少人会遇到一些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相似的服务人员,他们往往十分热情地向办理银行业务的市民推销所谓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对于这些“山寨版”的工作人员,市民一定要仔细甄别,他们所说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指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只是由银行代为销售,并非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应对方式:如果遇到这样的工作人员,市民们最好提高警惕,出手购买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营销人员口中的理财产品究竟属于什么类别,询问其产品是银行自己发行的还是银行代理的。如果是银行代理的,且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产品,那就一定是保险产品。保险虽然是家庭必备的理财工具,但保险营销人员推荐的保险产品并非适合每个人,所以,不要因对方的误导而买了不该买的保险。
现象二:丰厚礼品+承诺收益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市民推销分红保险时,往往会提到分红保险的分红收益,承诺每年可以得到本金百分之几的分红,有些为了让客户能够购买,甚至还会送上礼品,如期购买1万元产品送电水壶、买2万元送电饼铛、买3万元送挂烫机等。虽然送的礼品是实际的,但承诺的分红真能兑现吗?未必,因为分红是未知数,所以不要被小利和承诺收益诱惑。
应对方式:如果市民遇到这样推销分红保险的保险公司营销人员,一则不能因为被礼品所诱惑而购买,二则不能因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口头承诺的高收益去购买,而是应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购买。营销人员所承诺的分红保险的绝对收益,往往就是一句空话,无法兑现。分红水平的高低是根据保险公司对该款分红保险运作情况而决定的,分红结果无法提前知晓,更不会预先承诺。无论购买保险产品的市民到期后能得到多少分红,与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当时的口头承诺没有任何关系,即使达不到承诺的收益水平,购买者也只能吃哑巴亏。需要的保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