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2日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中,1.7万多户居民的房屋受损,但其中为房屋购买商业保险的家庭少之又少。相比发达国家,居民房屋受损后经济补偿主要来自商业保险赔付。
那么,中国老百姓到底要不要买房屋保险呢?到底是鸡肋还是真的能够雪中送炭?请看我们的调查分
为什么需要一份住宅保险?
案例
“国庆节前都打算出门赶火车了,忽然听见卫生间滴滴答答。打开铝扣板一看,水管锈蚀出一个大洞。房主在国外,过节期间邻居也都外出,这要是水漏得淹完自家再淹上下左右,我得赔多少钱?”在北京西城区租住学区房的徐丽回忆起不久前房屋漏水的经历,仍然后怕。维修师傅说,这栋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道老旧,维修日益频繁。“我得抓紧买一份装修保险,保漏水的那种,要不心里不踏实。”
“2013年青岛、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以及今年8月的天津港爆炸,都造成居民楼大面积受损,这对我触动很大。”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孙云英觉得,房子自身质量好只是一方面,如果把地下管网、居住环境这些风险因素也考虑进去,还是买一份保险妥当。“虽然事后政府会帮忙,但修缮也好回购也罢,还是自己手里有一笔商业赔款更主动,特别是现在北京房价涨得这么快,再买恐怕就不是原来那个价了。”
专家:
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改革开放后,为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大干快上地建造了一批住宅。但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刚起步,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没有学习过建筑常识就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等原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此外,当时有些建筑商为压缩成本,在使用钢筋和水泥时偷工减料,有的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