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成为打着“保险理财”名义圈钱的风险隐患之一。“P2P网络借贷”、“私募基金”、“担保”、“投资咨询”等方式都成为不法活动主体借以渗透到保险业进行非法集资的“幌子”,在虚假宣传产品的同时,高收益率成为吸引普通消费者的卖点,而同时潜在的风险被隐藏或回避,给消费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随着监管层推动的行业风险检查活动深入,与保险理财业务相关的风险逐渐暴露,各地区的监管部门着力防范。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自江苏、湖北、四川等地保监局给予部分公司行政处罚后,广西、吉林、辽宁大连等多地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查处侵害消费者利益、治理销售误导顽疾、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风险,并重点联动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
5月,保监会网站发布消息,江苏、湖北、四川保监局拟对违规金额“零报告”的富德生命江苏宿迁中支、安盛天平湖北分公司、国华人寿四川分公司,依法分别给予停止接受相关新业务6个月的行政处罚,同时对相关高管人员给予警告和罚款。据了解,随着保监会推动的全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工作深入开展,保险机构的部分问题和风险开始暴露。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