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2016年3月21日起,国内保险公司发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存续期从3年扩展至5年,此外对于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期存续产品,各家公司应该立即停售。存续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规模在3年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在此背景下,保险行业中高现价产品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开始调整产品的期限以及销售策略。在这一背景下,依赖高现价产品来迅速趋动规模的方式恐怕难以持续。北京一家中型寿险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我国的保险市场,由于产品结构的趋同性,而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实现承保利润基本相当。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保险公司而言,特别是中小险企,主要的盈利点仍是投资这一块。”他进一步指出,因此很多保险公司更希望通过保费提供现金流,在投资+产业上进行布局,实现盈利。而近几年,这种“资产驱动负债”的发展模式,以安邦人寿、富德生命、华夏保险、前海人寿等为代表,对“资产驱动负债”,市场上也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指通过激进投资,来吸引更多保费流入;另一种是找到优质项目,确定资产池,再来设计与收益率相匹配的产品。
“实际上国内保险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保险公司同样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上述财险公司战略发展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擅长借助投资来实现盈利,这种发展模式无可厚非,投资实力是考量保险公司竞争力考核标准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查询数据显示,安邦人寿、安邦养老险、前海人寿去年分别实现投资收益287.88亿元、2.75亿元、112.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约110%、183%、168%。
很多公司倾向资产趋动的模式,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君康人寿便是其中之一,其去年在资本市场的频频举动,业界以为他可以走上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的道路,然而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却不尽如人意,其2015年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就达到了负6.59亿元,去年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6.74亿元。
安邦保险掌门人吴小晖擅长做实业,其投资风格一早便已经显现,他更喜欢并购、控股。早在2011年,其名不扬的安邦收购成都农商行已经引发市场的关注,当时安邦保险斥资56亿元,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拥有成都农商行35%股权,成为控股地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