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逆势增长”来形容保险业2016年这一年的概况并不为过!
当其他金融机构因经济减速而愁容满面时,保险业却凭借“保费+投资”双轮驱动,总资产将接近15万亿元的新高度。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下,资产如何配置就成了棘手的问题。2016年,险资大踏步走向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但因个别激进投资者的搅局而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创新方面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保费破3万亿
各路资本抢滩
总资产15万亿元,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今年末,中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近几年,特别是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颁布以来,保险业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绩。”在12月13日中国保监会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肯定了保险行业改革发展后实现的新突破。
据项俊波介绍,成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保险产品费率改革、资金运用、市场准入退出等三大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使得保险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预计今年保费收入将跨越3万亿元大关,保险业总资产将接近15万亿元;第二,保险业在“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偿二代政策颁布实施后,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更加健全。
在此背景下,各路资本纷纷进军抢食盛宴。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保监会今年共批筹了至少17家保险公司,包括6家寿险、1家财险、3家相互保险、2家再保险、2家资产管理、1家科技保险、2家健康险。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静候新牌照,许多背景是房地产、互联网、医药和化工的上市公司也拟发起或参与设立保险公司。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保险业的增长又会让银行业和证券业眼红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从前三季度看,寿险增长尤其醒目,养老险、健康险独领风骚。万能险表现特别引人注目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加之在股市投资中少数公司的疯狂举牌,短进短出,引起众怒,受到各方指责。”
全面拥抱偿二代
中小险企忙增资
2016年,保险业全面实行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称“偿二代”),实行“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综合风险评级制度。
在“偿二代”这个全球最先进的保险风控体系下,中小险企很紧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共有42家险企实施了增资,其中多数是中小保险公司。其中,信泰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利安人寿、君康人寿、华海财险6家公司增资2次;珠江人寿增资次数最多,达3次,其累计增资次数为7次。增资后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4家,28家保险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不足50亿元,4家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不到10亿元。
一位财险公司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偿二代体系今年对险企影响较大,该政策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都设置了红线,险企必须分别达到50%和100%才算达标。这一政策加剧了险企优胜劣汰的速度,未来两年内,“偿二代”将使得那些资本充足率不高的企业继续承压,一旦出现风险敞口,就必须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新股东。
此外,近期监管层有意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而股东更迭又会对中小险企的偿付能力新增了不确定性。再加上中短存续人身险产品新政的实施,不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出现下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