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2017的万能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业内人士分析,近年一些险企利用万能险快速吸收资金,以资产驱动负债这种模式的风险太大,一旦资金出现兑付问题,将引起较大风险,因此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防止局部风险发生,有利于强化人身险合规经营,防范高风险,倒逼相关公司主动转型,你觉得呢?
  “万能险治理,渠道、产品转型需求强烈,我们目前已开始做个险渠道,但个险渠道投入高、周期长,很难短期见效,所以我们目前主要转向了银保渠道,起码可以保证规模,但银保渠道的问题在于成本很高,可控性不强。”另一位投资驱动型险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此类险企转型目前存在较大压力,既要保证规模不会有大幅下降,又要拓展价值渠道。

  据了解,保监会于2015年2月16日放开万能型人身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将前端产品定价权交还保险公司,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一篮子资产”的收益率和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万能险成为部分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更成为个别市场主体快速吸收保费用于资本运作的工具,使得保险保障功能被掩盖。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身险公司由于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差异,逐步暴露出业务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产品存续期缩短等业务风险隐患,引起保监会的高度关注。自去年年末至今,为规范人身险业务发展、防范风险,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监管规定。

  万能险紧箍咒

  2015年9月,部分险企被保监会约谈并收到网销万能险下架监管函,招财宝、淘宝、京东等几家大的电商平台甚至多家保险公司官网万能险产品下架。

  2016年1月,保监会约谈了7家险企商讨规范高现价产品的业务结构。

  2016年3月18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对不同存续期限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提出不同要求,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应立即停售;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产品销售规模在3年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新规将于2016年3月21日起正式实施。

  2016年9月,保监会再发两条人身险新规,规范人身保险产品开发和设计;2016年12月,证监会主席的隔空喊话,再次让万能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且,之后的监管政策明显趋严。

  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中国保监会将建立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不同类型的保险业务,应当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符合中国保监会关于产品精算、账户管理、业务管理的有关规定。2017年1月1日以后开业的人身保险公司自开业之日起一年内应开展普通型人身保险业务,开业满一年后根据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其他类型的保险业务。

  《通知》还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存在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高于50%的,一年内不予批准其新设分支机构。监管对万能险管控空前严格。

  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保监会密集出台了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精算制度、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等多项规定。5月~8月,保监会对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6家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

  近期,上述9家公司陆续上报了整改报告。东吴人寿等2家公司未对检查发现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客户信息不真实问题整改到位,保监会对其采取了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的监管措施。同时,对9家上报整改报告的公司,保监会将派驻检查组,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根据核查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根据监管要求,各公司应于2017年1月20日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并提交自查整改报告。保监会对公司自查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于自查整改不认真、不到位的公司,以及违反精算规定和相关监管制度的公司,保监会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采取禁止申报新产品、责令停止接受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并严肃追究公司高管人员责任。(来自:中金在线)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