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一些公司凭借万能险作为主打产品冲业绩,增大了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如果一味为了冲业绩而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保险产品的本来属性,则不仅无助于长期声誉的管理,也不利于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保险监管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对于“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保单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的概念也应做到心里有数。预期年化收益率能否兑现,取决于保险公司运作情况好坏和投资效果的优劣。而保单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则是消费者可以在到期时获得的保本回报。
据了解,目前监管层规定保险公司不能承诺理财类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但一些保险公司会以预期收益率的推广方式吸引投保人,后者应认识到此类数据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与市场环境、不同保险公司投资策略、风格及投资能力都有关系,在选择产品时可将目标产品公司的历史结算利率作为参考。
“开门红”承压
保险公司人士认为,保险理财产品处于“开门红”的关口,考虑到此前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万能险风险排查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影响,2017年“开门红”已经在承受业绩压力,快速冲保费的效果受到显着影响。2016年末至今,保险公司对于产品设计和销售方面的合规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以求适应市场竞争和监管的要求。(来自:第一黄金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