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非所有的险企都有转型的“阵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安邦人寿为典型,一些保险公司在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大降的同时,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却如同跷跷板的另一头,“一升一降”之间规模保费不降反升。根据监管要求,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将在4月1日前全面停售,这意味着一批公司的保费增长即将迎来第二波考验。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北京、上海两地的银行网点时注意到,一款“安邦长寿稳赢保险计划”的传统型产品从今年1月开始,就出现在上述两地的各大银行网点,并以限量抢购的方式成为热销品。不过,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还表示,上述产品将于4月1日起停售。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上述产品的停售原因,以及是否已有替代品,截至发稿,安邦人寿并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问题作出回应。
京沪原保费远超国寿平安
安邦人寿开年以来的保费数据令人吃惊:今年1~2月,安邦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631亿元,同比增长了11.2倍;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4.6亿元,同比下降了97.65%。在这“一升一降”之间,原保费收入占比由不到两成上升至99%,总保费增长达到118%。
值得一提的是,以原保险保费收入衡量,安邦人寿前2月的该数据已超过平安人寿,距离中国人寿(24.800,-0.07,-0.28%)的1899亿元仅相差268亿元。
那么,是哪些区域的产品拉动了安邦人寿的原保险保费增长呢?
安邦人寿目前已开业的省级分公司共计19家,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各地保监局保费数据发现,由于部分地区未披露前2月保费数据,根据2017年1月数据统计,以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地区是江苏、北京、上海、黑龙江、河南。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均十分迅猛,以江苏为例,安邦人寿2017年首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4.3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1亿元。已经超过中国人寿在该地区的保费152.3亿元,而江苏亦是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大省。
值得一提的是,安邦人寿在北京、上海两地的前2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在北京,安邦人寿实现保费174.53亿元,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分别为37.6亿元和62.6亿元;在上海,安邦人寿实现保费196.52亿元,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分别为34.2亿元和39亿元。
银保力推传统险组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上海、北京多家银行网点时注意到,去年在银保渠道畅销的安邦人寿万能险产品正悄然被传统型产品所取代。
以北京地区银行为例,由于北京已经实现了电子化保单管理,所以很多银行网点并没有现成的纸质推广保单。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网点主要推荐的则是一款传统险——“安邦长寿稳赢保险计划”。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