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邦彦先生的两本着作《香港地产业百年》和《香港金融业百年》里,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的发展史上,呈现出清晰的实体经济-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香港发展的主流是实体经济;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主流变成了房地产;而从1980年代开始,保险业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在内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经济重心,从实体制造业(1980年代到1990年代)向房地产(2000和2010年代)的转移。从香港的经验看,内地保险行业正开始迎来自己的时代: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已经足够强大,居民生活已经开始安定,闲置的金融财富数量正在增加,对其管理需求正在上升。正如《孟子》中所说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找到很湿的雪。
由于行业特质往往不同,发展空间相似的行业,其中的公司能够获取的竞争优势,却是不同的。对于保险业来说,其中规模大的公司,相对小公司有碾压性的优势。这也就导致投资者在长期更容易找到占优势的企业,也就是巴菲特口中“更湿的雪”。
这种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大公司有更好的品牌和知名度,在销售保单的时候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规模效应更强、每张保单平摊的刚性成本更低,更容易承接大额的保险,投资部门薪酬更高、人才素质更优秀导致投资能力更强,等等。
就举最后一点为例,要知道,保险资产的投资回报高低,往往和投资团队的水平有直接关系,而优秀的投资团队价格极贵,大型保险公司也就更容易聘请更优秀的团队。同时,在中国市场,由于投资者的水平普遍不高,这种优秀团队能为保险公司带来的超额投资回报,也就格外显着。
此外,相对小保险公司,大型保险公司有更多的财力可以去欠发达地区布局。根据《中国保险报》的数据,各个地区目前保险密度差异巨大,2016年,北京人均保费达到8463元,上海为6320元,江苏、浙江分别为3363元、3192元,而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只有1000元左右。尽管欠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现在还谈不上惊艳,但是从潜在发展空间、长周期竞争角度考虑,能够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布局,无疑会为保险企业带来更多长期优势。(来自:同花顺财经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