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监会频频下发通知,对保险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均进行了打“补丁”。
重锤之下,激进险企纷纷开启保费结构调整序幕。保监会一季度数据也显示,在经过几次敲打之后,监管威力初显。
封杀“长险短做”产品
5月5日,保监会向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下发监管函,对于这家公司违规的年金产品监管原文是:“该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
仅仅过了一周,保监会就内部下发了上述通知。通知里提及的第一条提到,“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
不少保险公司今年的主打产品设计特点是以快速返本为噱头。
今年不少保险公司在开门红期间主推的3年交、5年交的产品,并且在产品设计上都辅以快速返本功能,即一定时期后按照首年保费或者保额的比例予以给付,多数为保额的20%至30%,部分中小险企甚至达到了首年保费的50%。
“事实上,不少保险公司开门红产品依然以理财型为主,原保费收入实现大增是靠固收产品发力的。”北京保险公司一位销售主管称,“销售人员跟客户销售时,不少客户会觉得除了收益降低,期限加强,产品其实与万能险产品没有太大区别。确实,保险公司不再以万能险形态报备,也是应对监管的办法之一。不过这个方法再度被监管封杀”。
随着保监会加强对于万能险和险资举牌等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万能险保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月收缩。今年前三个月中81家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2313.42亿元,对比去年同时5968.99亿元的数字同比骤降61.24%。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险企投资收益率有所降低,险企各类投资型产品的利差损风险都在加大。在严控寿险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之后,监管又决定停止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试点。
此次通知继续封杀万能险,通知称,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事实上,“年金+万能账户”产品组合依旧盛行于2017年。在此项规定生效后,主流产品结构或许再度出现调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