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飘荡着海腥味的城市性感而又真实,愈夜愈美丽的大连,海上慢享之都厦门,用来呼吸的城市青岛,亦如你浪漫忠诚的情人,总在有海的那一边守候。
1.海上慢享之都——厦门
“一城如花半依石,万点青山拥海来。”厦门庇万户而纳百川,城建海上,海在城中,城景相依,山海交融,宜居宜游。
听得见看不尽的城市
厦门是一个看得见、听得到,足以并且值得全身心去体验的城市。看得见的是风景,看不尽的也是风景。
春天赤桐的红伴着新叶的绿;夏天凤凰木将红云点缀在城市的上空;秋天紫荆落英缤纷大街书写着婉约;冬天三角梅或紫或红或白,尽情地舒展……
看不尽的风景背后,不是车马的喧哗,不是人声的鼎沸,而是久违的鸟叫声,是大海的涛声,是老街银发老人们聊天时的闽南语,是戏台上咿呀的古老南音,更是鼓浪屿小巷深幽的琴声。而鼓浪屿的名称来历,也因声而得,更因钢琴而闻名海外。许斐星、徐斐平、陈佐湟、殷承宗等一串钢琴大师的名字足以串起鼓浪屿的历史。
要去海边?随时可以。自己开车,或是花一元钱坐上环岛的公共汽车,沿路是大海,一路都是风景。被叫作“彩虹路”的环岛路是一个开放的大公园,穷人富人,不分阶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快乐的方式。情人们喜欢租辆双人自行车在海边慢慢骑,心里欢畅。中秋夜里可以来赏月,和对岸的金门共放烟花……
闽南人信佛,因此千年古刹南普陀终日香火鼎盛。初一十五要烧炷香,祈神拜佛。梵音颂经,飘飘仙乐。再登上五老峰,俯瞰厦门市景。也可以只在寺院门前的放生池边坐坐,买来南普陀的素饼喂喂鱼和老乌龟。夏天的时候,满池子莲花盛放,绿叶亭亭,秋来也有残荷韵味可以欣赏。约朋友小聚不必提前几小时出门,可以慢悠悠、从容容地去。
许多人来到厦门便不想离开,许多人离开了厦门还时常想念,只有在厦门生活过的人,才懂得慢慢生活的美好,不急不躁,可进可退,这也是一门生活的学问。
功夫茶泡开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味道,往往是最终停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厦门的味道像极了街边随处可见的功夫茶桌,不需要太过隆重的仪式感,只需要时间。历史的味道是在中山路的骑楼下,在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鼓浪屿的老别墅里,在第一码头被掩藏的时光印迹里,生活的味道和海一样,充满了整个城市的细节。功夫茶,写意了厦门的生活,茶具不重要,是不是上好的铁观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茶的时间与心情。小小的杯子,熟练的轮转,品着品着,一天就过去了,一年也就过去了。
厦门人可谓把茶道中的闲散自得发扬到了极致:在老市区的中山路骑楼下到处可见茶桌仔,每户人家必备茶具,生活在一杯酽酽的功夫茶里有了千般滋味。周末,约上亲朋,到金榜山或是狐尾山坐下来,摆开茶具,既可以聊天叙旧,又可远眺风景。有人打牌,有人下棋,呷几口茶配(配茶的点心如鼓浪屿馅饼、鱼皮花生等),半日光阴容易打发。厦门的街头巷尾还有许多茶馆,消费亦不贵,一个包厢几个小时几十元或者上百元,几泡茶,还搭配上几色小点,这样的下午惬意而舒坦。
海鲜诱惑的城市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厦门的美食既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又在人们的想象之外。无论小吃、中吃、大吃,都离不开海,但决不会让人生腻。从“吃海”到“海吃”的中间,没有任何间隔,所以,如果你能体会到“三味真海”的境界,也算得一大海口或者说海派美食家了。
第一味是吃得鲜。如果你问真正的厦门人,海鲜最好的吃法是什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白灼!就那么放滚水里捞一下,配点姜丝,再蘸以醋,即是上等佳肴。因为这样的做法确保了鲜味及原味,祛除了若干不必要的形式主义的装饰环节。当然,要保证这种鲜,原材料的购买就很考究,你可以去海滨沙滩赶早,也可以在八市苦守他们的晚归,目的都是为了抢下渔民们手头的鲜货。
第二味是吃得巧。这个巧有两种含义,一是做得巧,二是品得巧。凡特色的小吃,必是精于心计的摊主数年的传承,此谓之做得巧,比如西门的麻糍及乌糖沙茶,而后这样的小吃可能会限量供应,过时不候,且大多藏于街角尾巷,究竟吃得上吃不上,说玄了还得看食缘或说口福,这谓之吃的巧。精于心而简于形,而如果想要搜吃厦门,正所谓一张好嘴,还得靠一双好腿,那种淘的滋味必能使小吃增味不少。当你傲立街头,返回孩子时代的天真吃相时,小吃于是得以完成它所负有的历史任务。
第三味是吃得慢。如果说厦门是个慢城的话,那么它独特的排档文化则算是一种慢食潮流。这些排档都藏身巷尾,大有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气势。吃排档,已俨然成为夜生活的主流,黄昏坐定,从玻璃冰柜下挑出三五菜品,在远看着大厨锅下火焰四溅飞腾,而到夜深必是家家扶得醉人归。而在吃的过程中,这也是有技术的,操之过急,反得不出其真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