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天的人知晓兴城的或许已经不多了。但是在一些人的心中,寂寞而遥远的辽西小城一直是心中的幻梦,闭眼便感到它的落寞,如雪般蔓延在千里战场上,那是隳颓已久的战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关键词】宁远古城旅游攻略 兴城旅游
明末清初的兴城,在明代的版图上,被称为宁远卫城,在历史丹青上留下名扬万里河山的声名。提起这座宁远卫城,它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末蓟辽总督袁崇焕为保卫北京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在此拼死一绝,并以明军坚守城池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也是明朝军队与清兵作战为数不多的一场胜仗。史书称其为:“宁远大捷”。
宁远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周长3200米,四城设门,城内正中有钟鼓楼一座。宁远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兴城城内许多商店仍保持着幅式雕嵌的金字匾额,市容典雅,古色古香。
钟鼓楼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游人莫不争相登楼眺望全城风光。1995年,李鹏总理第二次视察兴城时曾来此参观,并亲自擂击大鼓。鼓楼为古代战争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晓更辰所用。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底层为青砖巨石所筑,东、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其高宽可通一辆大型汽车。四面望去,通畅开阔。第二层外部游廊悬挂历年来兴视察的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图片。内部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有"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以及春秋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还有一架国内罕见的由整张牛皮绷制的直径2.25米的巨型牛皮大鼓。第三层为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的蜡像。此蜡像经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人物表情丰富细腻,栩栩如生,似乎正向人们宣布"我与此城(宁远城)共存亡"的决心。
魁星楼
城墙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楼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魁星像一尊,头部像鬼,青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用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就是古书中说的"魁星点状?quot;。魁星楼始建年代无考证,后来经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次维修。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发生一场大火,魁星楼"无寸椽片瓦存,碑证已遭烧毁"。经宁远知州强上林进行维修,重修时"废者举之,缺者完之,倾者植之,卑鄙者宏壮之"。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又经直隶省长王承斌修葺一次。迄今此楼已修葺过六次。
明代一条街
古城内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十字相交。南街中段耸立着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迹保存最多的街,现在按古时面貌修建了"明代一条街"。花岗岩石块铺筑的街道两侧,造型各异的仿古建筑,青砖青瓦,朱漆抱柱,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仿古招牌,古香古色。那"丽华祥"百货商厦的牌匾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题写。当您步入此街,仿佛置身于明代的世界,一缕缕思古幽情,不禁油然而生。
兴城古城原有外城,周围长9公里。高如内城,也有四门,东、南、西、北分别为安远门、永清门、迎恩门、大定门。四门设楼,四角设台,城廓之间为护城河,河深5米。外城亦毁于隆庆二年地震,以后一直未修。现在的古城,已是旧貌换新颜,展现出壮丽、古朴的风姿。
纯朴的小古城
古城确实很小,整座古城只有四座城门间两条贯穿主干道,两条路以城中心的钟鼓楼为焦点,快步行走的话,穿过古城用不了15分钟的时间。小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做生意的小摊,逛街的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叫卖声、三轮摩的声、人们讨价还价声响成一片,与前一天冷冷清清的北戴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街道还算得上宽阔,两边的房子大多是两层平顶,以店铺居多,门前竖立着招牌晃子,小摊很少摆在城里的街道上,而大多集中在城门外。有意思的是,不算很长的街道上,竟有十多家卖煤气灶具的,让人还以为是到了灶具厂,细看时产地还又都是南方。一如北方其他的小城镇,街道算不上干净整洁,但也还不是过分的脏乱。看上去这座古城虽然并不比山西的平遥差,但这里的旅游开发却远没有平遥那么过分。街道两旁的商店也好,城门外的小摊也好,卖的基本上都是日常用品和食物,很少看到旅游用品的影子,这在商品大潮涌动的年代也可谓是新鲜了。当然,没有了旅游用品,也就省了小商小贩死追烂打的麻烦。民风一如东北,纯朴自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