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被一条沟划分为上、下盐井。下盐井多为外来的纳西人,信藏传佛教,和藏族没有太大区别。而住在上盐井的虽都为土上土长的藏族,80%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藏式白塔与天主教堂遥遥相望,讲述着不同语言的民族和睦相处。世人眼中的盐井从古到今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苍白的言语描绘,远不及你带着那颗探索的心翻山越岭,一路前行去亲自触摸。
盐井也是著名的盛产井盐之地,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澜沧江两岸长近3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铺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江边的数十口盐井蒸汽腾腾,井周雾气弥漫,走到井口,可见温热的盐水在深约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声。淡绿色的盐池,雪白的盐田,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互相映衬,美不胜收。
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
交通:
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入藏的门户,有滇藏公路纵贯境内,北接川藏公路。如果走滇藏公路入藏的话,盐井是进入西藏的第一个乡,也是滇藏线上著名的景点之一。从丽江到盐井约300公里,从德钦到盐井103公里,从另一个方向——芒康到盐井111公里。
离开德钦后,沿着河谷行驶,山路崎岖,而公路就在悬崖中开盘,山上的巨形沉积岩,随时会倒下来;加上路面狭窄,碎石满布,山下却是万丈深渊,真是一步一留心;盐井就在这条公路中段的小丘上。在到盐井前3公里处,是一块树立在公路旁的省界石牌,方便的话,不妨停下拍照留念。
盐井是西藏省内第一个小镇,镇口是检查站,如外籍人士,需在此出示入藏纸。盐井的气候良好,植物繁茂,以盛产井盐出名。十分奇怪,澜沧江水流经此处便变成红色,与红色的山坡,绿色的梯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内部交通:
可以于上午在大街及检查站附近等候便车前往德钦或芒康。
住宿:
镇上有一县招待所及个体招待所,后者设备简陋,以县招待所较为安全。乡政府招待所,20元每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