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学区房的背后,是中国70后、80后这一代人口年龄的“断层”人群,在他们子女教育需求释放的高峰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事情。
学区房既可以作为房产投资,又可以用于教育投资,双重属性使得其成为稀缺资源,具有很强的抗跌性。
警惕学区房演变成投机市场。如果占用了户口资源,排挤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上学机会,学区房就会是楼市发展的毒瘤,或许还会直接影响到教育体制本身,受人诟病。
5月过完,学区房成交量一路飙红,学区房为何如此走俏?“择校和投资两相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或“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人给出的答案。其实,如果从人口年龄结构对楼市需求的影响角度来看,“学区房热”正是70后、80后子女教育需求高峰释放的应景,再加上当下楼市的刚需放量,学区房同时满足“刚需型”和“改善型”。两只无形的大手让学区房持续升温,学区房市场被人称作“新型刚需”,未来景象几何?值得我们充满想象与期待。
70后、80后子女教育需求高峰到来“学区房”暗涌竞争
杨先生是70后,10岁的儿子就读于成师附小3年级,杨先生的家在九眼桥一带,每天接送孩子要花不少时间,对没有置业一套成师附小的“学区房”,杨先生颇感遗憾,“现在已经买不到成师附小附近的‘弘邦领邸’和‘阳光365’了,如果当初买了,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可节省一大笔,接送方便又安全,哪怕以后转手卖掉,也能捞回成本,最关键是孩子早上可以多睡1个小时。”杨先生说。
人口结构对楼市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类似于杨先生这样的70后家长00后孩子,或80后家长00后孩子结构的家庭,如今已悄然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家庭。70后、80后人群在各类社会事务中担当中坚力量,他们消费能力最强,思想观念开放,更看重孩子的教育投资,属于“改善型刚需阶层”,“学区房”或将成为他们绝佳的第二选择。
70后、80后的子女多数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新千年宝宝”、“新世纪宝宝”,这群孩子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和他们的父辈不同的是,因为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关系中,得到了父母唯一和最大的情感分配,而教育,是父母情感分配中比例最大的部分。
“我们这代家家都是一个娃娃,孩子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如果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买一套学区房不算什么,关键是学区房很抢手,并不好买。”杨先生告诉记者。
有一句出自热播剧《中国式离婚》的台词:“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孩子的一辈子就毁了。”的确,疯抢学区房的背后,是中国70后、80后这一代人口年龄的“断层”人群在他们的子女教育需求释放高峰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