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6岁结束幼儿园“生涯”,进入小学;六年后进入初中;结束义务教育后进入高中,迎来最后的“独木桥之战”——高考。在这12年中,孩子的父母们要花掉多少精力、多少金钱,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得出精确数字的答案。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再加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让受教育变成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几乎每一位父母都在尽其所能,希望在这场争夺战中获得更多战利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指导性原则1
避免成为现代版“孟母三迁”
买房时你需要考虑娃读书
早在林清5岁结束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教育就取代了健康,成为了他成长的主题。根据规定,小学以就近就读为“录取原则”,但父母对儿子能够就读的几所小学并不满意,于是打起了择校的主意,上演了一出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戏码。
林清一家人搬家的目的并不是摆脱不够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是获得一个开发商许诺的入学名额。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让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为自己的楼盘找一所合作学校,为业主子女提供就读名额,不仅房子好卖,房价也十分“靓丽”。
几十万元换来一个“好学校”的入学资格,林清的父母觉得很值得。“不买这个房子,我们也要走关系择校,人情送礼少不了要花几万块钱。考虑到房子今后的升值空间,通过买房来‘曲线择校’是最理想的办法。”
指导性原则2
私立学校差1分多少钱明码标价
分分分是娃的命根也是你的命根
买房子远远不是父母为林清接受良好教育付出的全部。即使业主子女获得了入学的名额保障,这所私立学校初中部每年2万元的学费仍然是不能免除的。每年的1200个入学名额,除了保证业主子女外还有大量剩余,这成了学校的一大收入来源。“学校去年放了800个左右的名额出来,吸引了一万人来考试。学校的政策是成绩前100名免收学费,第101名至400名只收学费,剩下的名额就要额外加收‘择校费’了,考试成绩差一分收多少钱,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