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因左肱骨骨折,银川市一儿童住院治疗后得到赔付2754.34元;2006年5月,银川市金凤区一学生慢性扁桃体发炎住院,得到赔付1813.2元……据了解,中国人寿(20.78,-0.29,-1.38%)银川分公司1996年开办学生险至2005年,仅银川市学生险赔付案件就达31021起,赔付金额2485万元。学生险为缓解社会压力、减轻家庭负担、保障孩子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些年,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学生险出现了变化
2003年8月31日起,中国保监会遵循保险自愿和规范业内公平竞争的原则,停止学校对学生意外保险的统一购买,转为由未成年学生监护人自愿办理。2004年,又允许财险公司经营短期人身意外险……这一切导致我区学生险市场不断重新洗牌,且随着今年秋季新学期的到来,更陷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一个多月过去了,保险公司认为:“学生险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学生险=“肥肉”
以前,我区一些单位有福利,按比例报销职工子女医疗费用。但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所有职工参加了医保后,未成年人被阻隔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但是,学生属于自身保护能力较差的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风险的机率较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年被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夺去生命的有159万人,致残的约有100万人。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将会产生高额医疗费,一般家庭只能自我承担,贫困家庭只能依靠社会捐助,幸运的如吴忠市8岁女孩马甜、永宁县夏玉坤,在媒体呼吁下得到了社会捐助加以救治,而更多的孩子因无钱医治,只好无奈地等待死神的光临。
为此,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将关注目光聚集到“学生险”上。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安全,家长纷纷投保保障性相对较强、保费低的学生险。于是,学生险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争夺人身意外险市场的一个重要阵地。
“肥肉”变“鸡肋”
据中国人寿银川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从事学生险工作近10年来,一直是由学校出面建议学生投保,保费由学校统一收取,保单以学校名义统一出单。每年仅银川市大约有18万名学生参加意外伤害险,参保率达90%以上。
但2002年以后,保监会陆续出台规定,有关教育部门更把学校参保列入教育乱收费项目。自此,集体收费、统保统作的学生险运营模式陷入绝境,我区学生险市场进入“寒潮期”。据中国人寿银川分公司统计,学生险参保率急剧下降,2005年已降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