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验
与一些城市劳工权益靠处于“灰色地带”的非政府组织独力支撑相比,长三角的不少地方政府则挑起了外来工权益保障大梁。但社区、社会团体所成立的一些劳工非政府组织也大有用武之地,帮助工人建立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积极采取措施满足农民工的新需求,更有可能帮助劳资双方达到双赢。
一场在苏南悄悄展开的“新市民运动”去年开始向整个长三角地带蔓延:在苏州,工作人员在招聘现场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印有维权十大指南的“春风卡”和“职工维权手册”,手册中涵盖劳动合同的签订、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加班工资计算、婚假待遇、探亲假待遇等,希望用“市民待遇”表达这座城市的诚意,吸引外来工融入当地企业和城市。
网友
外来建设者苦劳应得到尊重
●我希望孩子们能在深圳上学而不要那么多的证件,这样就是对外来建设者的奖励了。
●几时才能让外来工的子女能参加少儿医保?来深8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深圳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大都市能让人感到温暖的时候真是不多。
●在深圳不管干什么,外来工的待遇始终比不上本地人!如在医疗和养老方面,子女入学和老人乘车还有住房等等方面。其实,外来工为深圳的高速发展作出的贡献并不比本地人少!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平等对待呢?
●王市长多关心外来打工者的生存状况,有关的劳动政策真正落实,别说关外,就是关内,科技园的一些国企,视国法如儿戏,肆意污染环境,侵犯工人合法权益,请王市长查查谁给了这些人这种特权?
●俺是关外公司的一名员工,俺的要求就是能让关外的企业的工资都合理化,真正按劳动法执行。还有就是外来工的社保问题什么时候能实现跨省转移,毕竟受条件的限制不能长时间待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