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地职工也将享生育险
【新政】本市机关、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将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统一各类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待遇和标准,实现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外地户籍职工等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实现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
【解读】本市生育险政策适用人员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包括生育津贴,即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同时还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即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品费;还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按照规定,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生育险制度对保障育龄妇女生育和就业时的权益有着特殊意义。女职工孕、产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个人及企业不负担,减轻了企业负担和在招收女工时的顾虑,有利于育龄妇女生育权益的落实和促进妇女就业。
【案例】
外地职工生孩子自掏腰包
张女士和周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不过张女士是北京人,参加了生育保险,而周女士夫妻二人都是非北京户籍。
张女士在住院生产时缴纳了5000元押金,出院退了3600多元,她自费的部分大部分是住单间的床位费,如果住最普通的多人间,床位费也可报销。除此之外,在产假期间,她还领到了生育津贴。
周女士生产费用是6000多元,全部自掏腰包。公司在周女士产假期间按照平均工资的标准为她发工资,金额与张女士的生育津贴差不多。对此,周女士很不满,认为这有歧视外地人之嫌。
新生儿参保前医疗费可报销
【新政】本市要出台办法,解决新生儿参保前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
【解读】本市对于包括“一小”在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的起付标准为650元,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支付的最高数额2000元。住院超过起付线部分报销70%,最高支付17万元。
一些新生儿家长表示,孩子患病都是在出生后不久。专家解释说,新生儿身体内的各器官发育不够完善,仅能通过母乳中的抗体来抵御外界病毒。在这个阶段,孩子容易感染疾病。为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又避免在普通病房出现新的交叉感染,新出生的孩子得病住院,都必须在监护室进行特护治疗,因此费用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