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月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瓣膜缺损,家住北京西城区的静静于2008年4月的一天,健康地走出了儿童医院。一个原本快走投无路的三口之家,因为北京市“一小”医保政策,改变了命运。
“病魔一直纠缠着我们,没有一分钱了,它还是不走。”静静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先天性心脏瓣膜缺损让孩子一出生就受尽折磨;静静父亲被腰部骨折和直肠息肉折磨多年;而李女士本人也因为脊椎增生而疼得夜不能寐。没有健康,就无法工作,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几乎断绝。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已经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沉重的债务、持续的病痛让一家三口的未来漆黑一片。
后来,在白纸坊社保所的帮助下,静静按照低保人员参保的特殊政策免费参加了“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没花一分钱拿到了医保手册。静静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张绿色的卡片上。2007年9月下旬,静静又一次住院,治疗花费5000多元,近一半的治疗费用得到了医保基金的报销。静静的父亲激动地说:“这些钱对于一些富裕的家庭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真的就是救命钱!”
据了解,2007年,北京市建立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涉及“一老一小”人群,其中,学生儿童(“一小”)参保人员达123万,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制度全覆盖。2011年,北京市再次发布儿童医保新政,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至90日内,只要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的,发生的费用,自出生之日就可以报销,实现了新生儿医保待遇享受的无缝对接;同年,该市又发布了“一小”医保的“增补内容”,首次将因患脑瘫进行康复治疗的学生儿童的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孩子不仅属于家庭,还属于这个社会。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一步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尽可能降低病患儿童带给家庭的负担,让孩子及时得到治疗。”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副处长齐广志告诉半月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