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些能力背后最重要的思维,也是为自己负责,自力解决问题。
第一课,就应从“节制”教起。
许多人都以为物质、金钱越多,人将越满足。事实上,根据耶鲁大学罗伯.连恩(RobertE.Lane)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幸福的丧失”研究中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缺乏时更为失落。
根据《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持续三年的调查:2006年,最幸福的是西藏居民,其次是山东居民和黑龙江居民;2007年,有关幸福的排名出现了变化,最幸福的居民生活在山东,其次是安徽、吉林;2008年幸福感的排名则是:吉林、陕西和山东。幸福感最强的城市,往往并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那些生活压力不大的二三线城市的居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反而是生活压力最大的城市。
而国际调查也显示,全球幸福感最强的国家,并不是美国、英国或瑞士、沙特等富裕国家,而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小国——不丹。
有一天,我与一位朋友在上海逛一家“变形金刚”专卖店,朋友望了望失望地说:“我家儿子全都有了,不知道还要买哪只?”而我则看了看心想,“如果瓜瓜有其中一个玩具,一定会非常开心。”
我曾经遇到两位85后同事,一位哪怕取得再小的成就或表扬,都会深以为然,高兴个小半天,而另一位则颇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架势。说实话,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认为那些“笑点”比较低的人会更幸福些。
其实,宝宝也是一样。我始终认为,如果房间满地都是玩具,小孩反倒会因为拥有太多,而剥夺他们很多期望的乐趣。
我总能听到一些朋友抱怨,现在的孩子命太好,零用钱都是百元起跳,岁数越大,越把钱不当钱,而且钱花的再多,也不觉得满足和开心。这些忙着赚钱的父母,不免担心自己辛苦大半辈子的财富,会不会被下一代挥霍殆尽。
在我看来,物质过剩的小孩,长大后未必会感到幸福,他们是“满足感被剥夺”的一代。这些孩子尽管拥有财富及特权,可是他们依然不快乐、不满足。所有的钱财、玩具、旅游,全都不请自来。他们已拥有许多,还想更多,得到后却没有很大的满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这表象之下,充满着纠结不去的挫折感。
目前在国外,富豪们都尽量少给子女遗产,但我看来这只是消极的做法,正确的财商教育,才是对抗“富裕病”的良方。
如果说,50年代,财商是节俭;70年代,财商是储蓄;现在,财商则是认识金钱价值、对抗物质诱惑、获得心灵的满足……。
西方谚语有云:“人因匮乏而致富”(Amanisrichwhenheoncebecomesfamiliarwithscarcity)。与其让孩子做先天的有钱人,不如让孩子藉由匮乏感,成为后天的有钱人。
财商小贴士:
家中若有过多的玩具,父母不妨可让孩子学习分类,将玩具分箱整理,每两周或每月更替着玩,不但可以保持孩子对玩具的新鲜度,同时也让孩子更珍惜玩具,培养珍惜、不浪费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