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富裕病
场景:一个宝宝对着满屋子的玩具却提不起丝毫兴趣,父母却在旁边感叹,当年我要是有辆小汽车就开心的合不拢嘴了。而另一个宝宝看到爸妈新买的玩具,却兴高采烈玩得不亦乐乎,你说哪个宝宝长大后更幸福?
“独二代”不差钱,很多父母宁肯自己艰苦点,也会把最好的给予子女。但父母有否想过,这样做已经为孩子种下了错误的理财观念。
“好好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给他们太多财产。”美国《商业周刊》就提出,父母应严防子女出现富裕病(affluenza)。
富裕病,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甲型H1N1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金德伦(DanKindlon),曾以美国逾千户家庭为样本,研究4至19岁儿童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后,提出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婴儿潮后期出生(1955至1979年)的父母,很容易变成溺爱的父母,他将其称为“溺爱世代”。原因有三:一、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们放弃当“权威”,他们选择与儿女做朋友、采取宽松的教养方式。
和美国当年的婴儿潮一样,如今中国父母也是上一代婴儿潮的产物,他们的孩子也越生越少,他们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爱。而这一代的父母,过去都被权威方式管教,因此他们质疑权威,如今他们选择与儿女做朋友、采取宽松的教养方式。
“溺爱世代”在中国出现,已成定局。
我有一位朋友是某跨国公司的总监,在公司管理着数百名员工,却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孩子提出买啥,就买啥,结果小孩越来越娇生惯养,每月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如今花在小孩身上的钱,比全家的开支还要多!
而我给他的建议,就是要教孩子知道节制。
以宝宝们爱玩的“摇摇车”为例,很多孩子玩完还再玩,曾听说有父母光一元钱一次的“摇摇车”,每天花费就在10元以上的。建议父母们,对宝宝坚决说不,“已经玩了一次摇摇车,不可以再玩。”
有了节制,就不易沉迷。
讲到财商教育,许多人也很容易窄化为理财教育。事实上,财商是要建立一套对应物质生活的价值观,深度与广度,远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钱、赚钱。
现代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些能力背后最重要的思维,也是为自己负责,自力解决问题。
第一课,就应从“节制”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