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既然是一种理财手段,就一定需要事先花点功夫了解清楚,千万不能盲目跟进。买股票今天买,明天可以卖。买保险一旦过了犹豫期,退保损失巨大。如果不退保,延续缴费往往是十年、二十年,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导致家庭不睦。
保险业务员通常经过话述训练,他们会向投保人宣讲,年轻时买保险保费低,年纪大了投保要体检,而且,不过关可能买不了大保额等等说辞。因此,业务员总是倾向引导投保人花高保费买高保额的终身型、分红型产品。
庹国柱认为,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讲,最需要的是一张一年期的综合意外险,一年一买,不过两三百元,但保额可能有二三十万元。这种保费支付就“像玩似的”,但同时获得了保障。
如果支付能力充足,可再考虑买三年五年期的重疾险或者是三五年的定期寿险。人到中年已有积蓄了,可以考虑终身型分红寿险、养老险等。
对于年轻人而言,即使保费支付对你来讲很轻松,也还存在一个资金使用效率优化配置问题。年轻时可适当追求高收益理财、高收益债、高回报信托理财,甚至偏股型基金等等都有可能有高收益。但你决不能指望买保单获得稳定的高收益。
保险区别于其他一切理财产品的根本功能是保障,即花小钱应付万一出现的大风险。
保障需要付出成本
据记者了解,去年开始出现的分红险退保潮,根本原因就是投保人发现分红未达到预期收益。
特别是几年前的趸缴客户,有些是把国债卖了来买保险,或者是把房子卖了买保险,结果五六年下来,发现大错特错了。
庹国柱认为,最需要提醒投保人的是不要把保险与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相比较。投保时如果一直考虑收益,最好不要买保险,而是应当投资别的品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不少理财产品保障很低,这些产品在国外或许都不能算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卖这种产品的目的是为获得银行客户,以后进行二次再开发,向客户推荐保障更大的产品。因此,主要考虑保障的投资人,应当花少保费,买纯保障产品。想要收益的,应当买更透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保险保障是要付出成本的,与银行理财完全不同。银行理财是直接用存款计算利息,保险产品即使有蓄储功能,也会除掉保障消耗的成本(比如管理费、佣金等)后才进行投资,因此,通常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无论高低均不是保证收益。
可能有人注意到财产险公司销售的银保产品,通常会比银行基准存款利率略高几十个基点的固定收益,同时,给一定额度的家庭财产保障。但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持有到期,否则,就会损失本金。据记者了解,保监会已对销售此类银保产品的公司进行了额度限制,目的就是要防止潜在的兑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