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健全社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它包括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街道卫生服务站、城郊乡村卫生所等;通过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以存量调整为主、适度补充增量、调动社会资源,加强老年护理机构、康复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选择部分三级医院和区县,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等。
【看点】本市郊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为突出的是,近年来本市一些新功能区、新城镇和市属基地建设速度加快,而医疗机构的配套建设相对滞后,人口导入区医疗资源急需充实和完善。打造“1560”就医圈,让郊区居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而医疗联合体的试点为建立分级就诊制度奠定了基础。
重点五: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
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负责对一定数量的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2011年先在10个区开展试点。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医保总额预付、绩效考核等措施,强化政府主导,突显公益公平,建立更加科学的运行机制。
【看点】卫生服务理念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优先发展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加强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引导居民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步构建科学的就医模式。
重点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完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对口支援等政府指令性任务经费。完善运行机制: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试行总会计师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完善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探索医师多地点执业办法。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和调控的“指挥棒”;实行医疗机构“一户一档”、医务人员“一人一档”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
【看点】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难点。上海医改将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针对以往“以药养医”、“不合理收费”等症结,将力推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