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浙江省江山市碗窑乡达河村70岁的刘大爷拿到第一笔养老金时,竟激动地落下了眼泪。刘大爷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享受到退休待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比养儿子还管用。过去儿子给钱,是有钱就给,没钱就不给,哪如现在每月按时领取?”日前与刘大爷聊起参保过程,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村干部到家来一遍遍讲解政策,恐怕到现在我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每人每年缴100元,连续缴够15年,男的到了60岁时,就可每月领到104元养老金。15年自己一共缴了1500元参保费,每月领104元,一年就拿回1200多元,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可全部领回个人缴的保费。现在这年月,活个七八十岁没问题,这要领回多少养老金啊?”如此明白通俗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对村民充满了无比诱惑。了解了政策后,在外打工的碗窑乡东村村民王根兴主动赶回家乡,到村文书郑小芬家缴了今年的100元参保费。
碗窑乡是个城郊山区混合型乡,共有12个建制村,其中7个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009年,全乡总人口17921人,低收入人口近3000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收入较低的乡,在当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启动3个月时间里,全乡应参保的7252人中,就有7141人参保,参保率达到了98.5%。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碗窑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快速推进,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保,其秘诀就是该乡实施的网格化管理制、不参保村民签名制和上门全程代理制这三项机制。
2009年12月10日,在江山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碗窑乡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后,就立即成立了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参保工作,并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不参保村民签名制和上门全程代理制这三项机制,以确保人员摸底调查、政策宣传、上门参保服务三个“一人不漏”。
参保网格化管理制是确保应保尽保一个不漏的基础。为了摸清应参保人员底数,防止出现漏保、重保问题的发生,碗窑乡按照公安部门的户口清单,整理出16周岁以上应参保人员名单,并由各村审核。他们运用原有的“平安连万家”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采取乡政府班子成员包片,驻村指导组包村,驻村指导员、村两委干部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包户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上门逐户逐人核对,确保应保人数一人不漏、一人不差。碗窑乡不但将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乡干部月度考核、村干部年度考核,而且建立了每周进度督查通报制度,在集中参保时期,每周一公布各村参保进度,进度慢的,主要领导在周一干部学习会上点名批评找原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