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干、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基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参保人数、服务范围逐渐增加,保险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而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服务压力日益加大,商业银行开始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障业务中,开展了一些相关业务实践。但是,从社会养老保障业务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介入的范围和程度还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社保服务外包模式是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具体形式,而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运作的实践中,其风险机制的防御是最关键的一步。所谓风险机制,即在将社保具体业务流程、信息等外包的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实践的过程尤其应该注意防范。尽管如此,中国社保进行服务外包的态势依然是实在必行的潮流。
从统计数据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0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7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管理服务的参保总人数已超过12.5亿人次,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结余22785亿元。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镇化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市场的发展,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社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有限,主要表现为社保服务人员配备不足、服务渠道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团队专业水平相对较低;二是社会保障基金存管相对分散,不仅容易造成账务混乱,还为资金被挪作他用埋下了隐患;三是社保信息管理分散既影响了参保人转移接续,也给数据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四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从现实境遇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保基金账户“空账”的现象一度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空账”的产生绝非偶然,乃是由于上述服务能力缺失、基金存管分散、信息管理分散、增值压力四个原因导致的。而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监管的缺失,正是由于对社保基金账户存在着监管上的“漏洞”,存在无效监管、无人监管、无力监管的困局。这些困局直接导致了权力真空的现状,于是,社保基金账户的“空账”就随之出现。“空账”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国家管理社保基金能力的怀疑还会导致人心不稳,产生对国家公信力的质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