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百家争鸣 > 正文
 
期盼提高大病报销额度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12月起,本报将选取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结合“见习村主任”栏目,深入到车间、田间地头,走进村镇、社区的街头巷尾,走入百姓家中,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视角、群众的语言,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度剖析新闻背后折射的重要变化、蕴含的重要意义。

  期盼提高大病报销额度

  编者按:12月起,本报将选取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结合“见习村主任”栏目,深入到车间、田间地头,走进村镇、社区的街头巷尾,走入百姓家中,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视角、群众的语言,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度剖析新闻背后折射的重要变化、蕴含的重要意义。

  后埠头村老年人赡养情况调查:

  吃穿不愁

  最愁生大病

  ■记者洪科

  在新闻报道中,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时能看到因老年人赡养问题而出现的争端。当今社会,许多悲情故事都源于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面对,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家庭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其中,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又更加值得关注与调查。

  萧山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状况如何,记者以义蓬街道后埠头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为例,选取了几户有老年人的家庭进行调查,试图反映出萧山农村老年人真实的赡养现状——

  后埠头村位于义蓬街道最东端,全村主要产业为农业,共有耕地面积2275亩。在这个农业大村里,一共生活着2832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496人,占总人口的17.5%,包括70周岁以上的老人211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70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埠头村算得上是一个“长寿村”。

  后埠头村党委委员周彩娥分管老年工作,说起村里老年人的赡养状况,她说,比起以前,现在村里的老年人生活都很不错。一般家庭里,子女也都很孝顺,村里也很少因为老年人赡养问题而出现纠纷,再加上东片人勤劳肯干的性格,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一般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愿意在地里劳作,甚至也有80多岁老人还在地里种菜的。“年纪那么大还在地里劳作,并非生活比较紧张,而是东片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在我们农村人看来,只有劳作着,才是生活着,才有意义。”周彩娥说。

  老年人多能自给自足

  这个农业大村,生活还算富足。村里主要种植大豆、四季豆、胡瓜、辣椒、黄豆等农作物,不乏农业大户,其中就有老年人。他们将种植的蔬菜卖给村里的蔬菜加工厂,或者卖给前去收购的小贩,一年下来,有些老年人能有2—3万元净收入,最多的能有10万余元,少则也有几千元。

  李锦先和王幼仙是后埠头村的一对老年夫妻,今年都70岁。他们自家的地里种上了一块水稻,够一家人吃上一年,地里还种着油麦菜、大白菜等蔬菜。基本上,每天的蔬菜都不用去市场上购买。在李大伯家的后院,还养着30多只鸭,20来只鸡,李大伯说,等到过年,送几只给亲戚,给自己留几只,生活很舒坦。

  其实早些年,李大伯在村里还是个承包大户。那时,只要是在萧山农村的地里能种出来的蔬菜,在李大伯的地里都有,一年的毛利润有10万余元。这几年,因为生了几场病,李大伯才开始不种地。

  从调查得知,即使没有太富裕的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生活着的老年人,也多能自给自足。他们每家每户都会种上些粮食和蔬菜,很少需要到农贸市场里去买。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月有100元的补贴。另外,义蓬街道对70周岁以上的老人再加200元的补贴。对于80周岁以上的老人,后埠头村会在逢年过节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平时花销不大的老人来说,这些钱足够生活了。

  另外,从抽样调查的结果可知,当前农村养老保险也正在不断普及,后埠头村有不少老人买了养老保险,这样每月还有几百元的收入。另外,多数农村老人的子女会定期或不定期给父母零用钱,少的几百元,几千元,多的上万元。“一般也不固定,什么时候没有钱花了,子女就会给。”调查中,老人们基本上这样说。

  医疗还是最大的花销

  对老年人来说,医疗仍然是最大的花销。“平时生活中,政府的补贴加上养老保险,还有子女给的一些钱,足够我们花了,最担心的就是生病。一场病下来,这个花销就不可估计了。”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现在农村的老年人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一定额度的报销,但医疗方面的花销仍是他们最大的支出和最担心的事,尤其对收入不高的老年人来说,不能报销的金额数字仍是非常庞大。

  老周今年67岁,平时在村里管管老年活动室,烧烧开水,搞搞卫生。老周说,平时家里的蔬菜就种种吃吃,要穿的衣服、鞋子,儿媳妇也会给他们买。一年下来,需要花销的地方真的不多。然而,老周的老伴不幸患上了癌症,除去农医保可以报销的费用之外,已经花去了10万余元。另外,请了一位保姆每天照料老伴,每天需要100元。老周说,花销全部都是儿子出的。如果不是儿子孝顺,有一点经济能力,现在的生活就很困难了。“最好是,到浙一、浙二等医院去看病时,报销比例提一点。”老周道出了自己的愿望。

  精神文化生活仍匮乏

  老朱今年64岁,有两个女儿。平时,老朱的老伴都会住在萧山,帮大女儿照看12岁外甥女。到了周六,老伴会回到后埠头村的家里,和老朱共度周末,周一再回到萧山照看外甥女,生活一直如此。

  老朱说,平时老伴不在身边的时候,精力都放在地里。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吃点早饭就到地里干活,拔拔草、施施肥。家里有3亩多的地,种的榨菜籽、蚕豆等需要照料。老朱说,下半年的农活比较轻松,不像忙的时候,还要请短工帮忙,现在闲下来的时候,一个人待在家里,有些无聊,就看看电视打发时间。“周末是我过得最舒坦的日子,饭有人烧,衣服有人洗,还有个人说说话。”也因此,老朱说,自己最期待的就是周末了。

  我们看到,在萧山农村,有不少像老朱夫妇这样的老夫妻。为了照看第三代,不得不分开,过上了“周末夫妻”的生活。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可愁的,有吃、有穿,儿女也有份好工作。看着第三代慢慢长大,似乎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又有谁人来问津?

  记者手记

  尽孝道,是千古以来不变的话题。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如今萧山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在农村里,因为养老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已经越来越少。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有些老人依旧在基本生活的边缘线上徘徊。至此,又要回到“孝”字上来。老年人,随着年事越来越高,各种能力也在开始下降,对老年人,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另外,作为子女,有否自省过,当我们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之后,有没有去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东风村农民就医情况调查:

  ■记者施丹丹通讯员吴利萍

  看病就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

  戴村镇东风村,是萧山南片一个普通的行政村。全村人口1335人,人均年收入17495元。近日,记者走访了6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村民,通过他们的就医费用、就医意识以及该村医疗资源分布等情况的调查,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村村民的就医现状,以及目前萧山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调查:6位村民的看病情况

  何大妈,女,62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003年,在参加免费健康体检时,被查出患上肝硬化。之后,长期服用中西药,每月药费1400元左右。一般每月两次坐公交车前往位于临浦镇的区第三人民医院就医、配药,车程5分钟左右。今年7月,因身体不适前往杭州一家医院治疗,发现体内有肿瘤细胞。住院3个月,总花费7万多元,自己实际支付4万多元。目前,每月服用中药,花费3000元左右。

  小周,女,24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平时身体健康。前不久,因感冒前往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电瓶车前往,车程5分钟。药费实际支付40多元。

  何大妈,女,55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今年,因牙齿发炎,前往戴村镇内的区中医骨伤科医院就诊,电瓶车车程10分钟左右,花费40元。因感冒前往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药、挂盐水,自己实际支付120多元。

  周大伯,男,59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去年,因肾脏生肿瘤住院动手术,共花费12万余元,自己实际支付5万余元。平时有咳嗽、感冒等情况,去医院就医或去药店自行配药。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