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共资源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城乡配置差距缩小,如何让农民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享用这些资源,避免出现大量农民因失地而流离失所、生活无以为继而影响社会稳定,便成为深入推进改革面临的又一个大问题。这就对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成都市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覆盖各类涉农群体的“保障网”,以起到为改革“兜底”的作用。据记者了解,这些制度主要目的是保障两部分人、兜好两个“底”。两部分人是指,一是失地进城、农民变市民的群体;二是土地长期流转之后的农民。两个“底”是指,一是吃饭问题,二是看病问题。
成都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陈东说,成都市构建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全是“量身定做”的,逐年完善、分类保障。2003年,为进城务工农民建立了综合社会保险制度;2004年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城镇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在城乡全面推行;2007年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补贴农民参保缴费制度。(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