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兰山区金雀山街道的高景利今年领到了城市低保,他的母亲李焕美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了这部分钱,对于她家的生活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希望有更多的有困难的市民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011年,临沂市民政部门就将城乡低保列入民生项目,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成了对全市40.3万名救助对象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全市低保对象达到38.2万人,其中,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5.9万人、32.3万人,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60——30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达到1400元,年发放低保金4亿多元。为40.8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贴8782.5万元。
“过去常说好日子就是吃面包、喝牛奶,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可真是都实现了。”在罗庄区罗庄街道老年公寓,年逾八旬的老人密士宽每天都能喝到牛奶、吃上鸡蛋。
从2012年1月1日起,全市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天都能得到一袋牛奶、一个鸡蛋。按照愿进全进的原则,临沂市正在力争将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全部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并在每个县区建成1至2处中心敬老院。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优惠政策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救助格局,努力让生活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市级达到2万元、县级不低于1万元。每个县区建成1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育有所帮”,在临沂,一个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的“安全网”正在形成。
保障就业让幸福写在群众脸上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曾表示,“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大功臣,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善待,城市也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像样的生活空间。”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呵护进城务工人员,给打工者在城市中安个温暖的家,作为“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暨临沂零工市场,在政府扶持下拔地而起。
“这里有热水、有热饭,屋里也干净,一天一块钱就能睡个舒坦觉,食堂的饭也不贵,感觉很安全。”58岁的苍山籍进城务工人员李金贵经常到这里查看登记的用工信息。自从有了零工市场这个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综合服务机构,外来务工者再也不用露宿街头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