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工化”放大“用工荒”缺口
如硬币的正反面,一面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呼喊,“增加工资,增加保障,不然我就频繁跳槽”,另一面则是企业的呻吟,薪酬已经达到最高点,再涨工资,企业无利可图。于是,在银川市劳务市场,找工作的和招工的都大有人在,很多人在辞掉上份工作后并未迅速寻找下一份,形成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群体,“短工化”放大了“用工荒”缺口。
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南华市场内长江鱼府的王老板则说:“现在的打工者年龄小,没定性。”他说,这一两年,来打工的大多是80后、90后,最长干七八个月,最短也就干两个月。月工资1300元至1500元之间已经不低,可有亲戚朋友一喊跳槽,跟着就走了,都不多考虑考虑。
在银川市劳务市场,记者了解到,原来只有在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出现的“短工化”,正在向各行业整体蔓延。
银川市一知名餐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对于企业损失很大,得重新培训新手,服务质量提升速度变缓,常常有新手出现服务问题,重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轻者会影响企业声誉。”无奈之下,饭店为了将服务员“短工”留成“合同长工”,就必须加薪和提升其他福利以稳定用工周期,否则一走就是一大批短工,饭店也就没法开了。
银川007美发店负责人说,“工资再也没法涨了,不然企业只能关门”。加薪无望,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招收“高龄”稳定员工,这类有家室、有孩子的员工,稳定性更高一点。
陈晓军道出原因,对基本没有务农经验,一心期望通过自身奋斗在城市中留下来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无法忍受薪酬低、无保障,还缺乏发展机会、上升空间的纯体力就业岗位上。因此,频繁换工作就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同时,陈晓军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无奈选择对个人、企业甚至社会都非常不利。
农民工不满企业待遇频繁跳槽想增加晋升机会,而许多企业面对“短工化”现状,更不愿意出资培训员工,生怕花钱培训后辞职更消耗利润。这种“恶性循环”的困局加剧了用工荒,打工者为寻求一份更好的工作总是在不停地流动,企业自然也就经常缺工,尤其是熟练工。
“留住新生代农民工,光谈钱已经不好使了。”陈晓军说,现在需要政府和企业落实工资、福利待遇,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就业质量,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