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未曾消停过,而退休年龄如何确定,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道难题。
10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柔性退休”尝试:各类企业人才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可以延迟申办养老保险金。
这部分人主要指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将申领基本养老金的年龄推后几年(男性至65岁、女性至60岁)。此政策一出,质疑声一片。
在业内专家看来,勿搞“一刀切”的延长退休年龄已具备共识,这点和上海的“柔性退休”不谋而合,但如何使退休机制更具“弹性”,如何在延长退休年龄的潮流趋势中满足最多人的利益,的确值得思索。
现状:大量劳动者“不买账”
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日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这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可以“柔性推迟”。
一石激起几层浪。在部分人肯定相关政策的同时,更多人却将此联系到了“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型社会的城市”的事实,进而又联想到了百亿元左右的社会养老保障金的缺口。
对此,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日前否认了“因养老基金压力试行延迟申领养老金”的说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