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11年全国两会3月初将在京召开,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制度并存的“退休金双轨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共有20623人次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调查,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企业退休人员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待遇,低了2~3倍。退休待遇双轨制是最大的分配不公,消除养老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记者:养老双轨制是如何形成的?
张翼: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都实行单位养老制。所有退休人员的工资都统一由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其退休职工的养老退休金要由企业支付。
但是,企业的经营有好有坏,效益有高有低,尤其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关停并转风潮之后、伴随下岗职工的急剧增加,退休老职工较多的国有企业,已经无法承担职工的退休金。
于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90年代后期起,逐步将企业的单位保障制度改革为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在随后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通胀结合”的养老保险格局,即由企业缴纳的统筹部分占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的账户部分占8%。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则仍然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于是,逐步形成了养老双轨制。
记者:如今养老双轨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网民对养老双轨制改革的呼声为何如此强烈?
张翼:事实上,后单位制时代的养老保险双轨制,仍然难以脱离单位制时期打上的种种烙印。双轨制不仅体现在养老金的发放上,还体现在医疗、住房等福利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不但享有较高的退休金,往往还享有单位优厚的医疗保险,以及在两限房指标方面的福利配置便捷性。
这次,社会舆论对改革养老双轨制的呼声很高,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属于国有单位。企业的所有收益都上交国家财政,也都享受国家财政的专项拨款支持。企业职工与管理人员,只要级别一致,所获得的各项报酬也理所当然地一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