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社保为百姓撑起生命绿荫
初夏时节,步入小康的常州绿浓花艳,生机盎然。龙城街头,人们步伐从容,神情怡然。在这份从容与淡定的背后,是一张越织越广、越织越密的城乡社会保障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伤有所助,失业有所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龙城百姓撑起了一片生命的“绿荫”。
“我们一家老老小小都有保障了”
人物——退休女工金月珍职业——原毛纺厂挡车工
常州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金月珍一家生活轻松快乐。
金月珍,65岁,是常州市一家毛纺织厂的退休女工。15年前,她从厂里退休。虽说人离开厂子了,可金大妈一直很关心厂的经营状况,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她的退休工资能否按时拿到手。刚开始退休工资领得还比较定心,后来金大妈听说厂快倒闭了,她着急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
1998年,常州市养老金开始实行社会化发放,企业退休人员不用再到原单位领取养老金,而是由市社保中心统一发放,每月20日,退休人员只需到附近银行领取,金月珍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让她高兴的是,现在不仅金大妈自己、丈夫,而且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儿子、儿媳都先后参加了社保。
前几天,报上的一则消息更让金大妈激动不已。原来,从今年10月份起,常州市把城镇居民中的“一老一少”也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一老”,就是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老年人群;“一少”,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统筹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的未成年居民。这下,金月珍80多岁的婆婆和9岁的孙子看病又有保障了。金大妈逢人就说:“我们一家老老小小都有社保了。”
“社保给了我买房的自信”
人物——外来工王超职业——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高级铣工
走在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里,除了不会讲常州话以外,王超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与本地员工有什么区别。上个月,他刚刚在“枫林雅都”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2004年3月,王超从冶金技校毕业,只身一人从盐城建湖来到常州打工,以派遣员工的身份进了宝菱重工。当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年多,他就能在这个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如果没有参加社会保险,我肯定得攒钱防病养老,是社保给了我买房的胆气。”王超一进厂,企业就一视同仁,帮他办理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五险”一个也没落下。厂里每个月替他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就有好几百元。由于有技术,小王的收入比有的正式职工还高。此外,企业的劳动保护措施十分到位,经常发放劳保用品,安全生产培训也抓得很紧。
“等到房子拿到手,装修好了,我就把爸妈接来,让他们也在常州享享福”,想到新房子,王超一脸憧憬。
“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人物——个私从业者徐兆松职业——广化配镜中心经理
见到徐兆松时,他急匆匆从医院刚赶回来。“虽然我们是民营企业,但每年都组织员工参加体检”,徐兆松解释道。
近年来,全市大规模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政策,私营企业主和个体老板的参保意识不断增强。徐兆松所在的广化配镜中心就是全市首家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的个体工商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