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对外企实施外籍员工的社保举措,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压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计师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外籍员工每月缴纳的费用顶限可能为1285.68元来计算,外资企业所需缴纳的社保费可能为4324.56元。
“一般而言,企业将为员工支付个人部分,也就是说,新条例实施后,企业每月最多将需要为每名外籍员工多支付5600元左右的薪酬福利。”上述人士预计。
据估计,目前在华就业的外国人近60万,但根据人保部的资料显示,持有就业证的外国人只有约23万。如果把60万人全数纳入监管,政府每月应可收取约33.6亿元。
“规定正式实施以后,外资企业一般都会按规定去做,但这次的规定办法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充分采纳外企的意见。”在谈到新条例的具体操作性时,研究相关问题的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董保华说。
事实上,让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确实令不少驻华外资企业感受到了压力。许多外企的异议声在于,外国员工大多享用不到“五项保险”。除了因为一般的外企外籍员工自身都有医疗保险外,他们也不会长期住在中国,而一旦失业也不可能继续取得居住证,因此养老和失业险对他们来说等同虚设。至于医疗保险,即使强制外企支付医疗保险,让外派员工享受这一福利,外企恐怕也不会停止为他们提供国际保险计划,而外籍员工患病后能选择在哪些医院就医也成为了这些外企担忧的问题。
“大多数保险基本上外籍员工原先就都有了。新的条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澄清,比如,在外国员工离开后,这些钱可以拿回吗?”某新加坡籍企业高管陈必然对记者表示,考虑到新规对外资集中的上海影响可能很大,因此,还必须观察上海提出的实施细则,才能判断对外企的影响究竟将达到什么程度。外派员工住房成本占比超社保
跨国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就开始先后将原先设在香港的亚洲总部陆续迁移到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活跃、资源集中的内地城市。那时候,这些跨国企业的总部通常是以“驻华办事处”的形式在内地出现,负责人则被称为“首代”,一般都是从公司总部派遣过来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