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证明,企业会破产,政府办养老根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开始接纳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共济、分担风险,一个巨大的转向开始发生,而这转向竟一直没有完成。
一个30岁的中国人的父亲的父亲,在他30岁时,该如何想象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或许更为简单。
在遥远的过去,养老是一个单纯的个人问题。它取决于自己年轻时积累财富的能力,取决于儿女是否孝顺,取决于自己的身体是否硬朗。
从这个角度,政府大包大揽办养老虽然被证明无法施行,但至少指向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养老不应该局限为个人问题,应该有公共政策、公共财力的支持。
这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巨大差别,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意识到依靠个人的养老,终究是一种低水平的养老,人们发明一系列办法,从资金、医疗到养老机构,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美好些。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养老意识的变迁,即从依靠个人到依靠公共;以近30年来看,对公共的依靠也在逐渐转换为一种合理的方式。
这种转变一直保持着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自然原因主要在于公共政策的摇摆和无力。
当然也有客观的挑战,比如在刚刚推行社会保险时,社会上已经存在了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在与社会保险的对接困难重重。“买断工龄”、“提前退休”,种种现在看起来奇特的政策,不过是在交历史的欠账。
往事不可追,而现实也总有争议处。
比如,公务员过于优越的养老政策,让本就紧张的养老基金背负更重的压力,且使公共政策变得不那么公平。比如,国家财政对公办养老机构投入的匮乏、公办养老机构定位的偏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